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雨将寒度画楼。
残灯无焰照新愁。
销尽羁魂人不觉,是深秋。
半晌似闻孤雁语,
夜长风细响帘钩。
才有梦来还又断,
恨悠悠。
白话文翻译:
冷雨把寒气漫洒在画楼上,残灯无光,照不清心中的新愁。孤独的羁旅之魂在这里悄然消逝,恍若已是深秋。半晌似乎听见孤雁的鸣叫,夜长风细,轻轻敲响窗帘的钩子。梦一来又断,心中无尽的怨恨。
注释:
- 冷雨:表示天气寒冷,雨水带来了寒意。
- 画楼:指精美的楼阁,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但此时却显得冷清。
- 残灯无焰:灯光已经熄灭,象征着孤独与愁苦。
- 羁魂:指被羁绊的灵魂,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遗憾。
- 孤雁:孤独的雁,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 恨悠悠:表达了无尽的怨恨与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5),字希声,号秋水,现代诗人、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山花子》创作于黄侃身处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孤独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沉思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山花子》是一首充满了秋日萧瑟和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冷雨中感受到寒意,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便用“冷雨将寒度画楼”描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画楼的美丽在寒雨中显得格外孤寂。而“残灯无焰照新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残存的灯光如同诗人内心微弱的希望,却无法照亮心中的愁苦。
接下来的“销尽羁魂人不觉,是深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羁绊的灵魂在深秋的沉寂中逐渐消逝,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诗人似乎在冥思苦想,半晌之间又听见孤雁的鸣叫,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而“夜长风细响帘钩”则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细微的风声让人感到心中隐隐的惆怅。
最后两句“才有梦来还又断,恨悠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梦的短暂与无常,恰如人生中的希望与失落,恨意无尽,透出一种无奈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冷雨将寒度画楼:冷雨如同寒气侵袭,渲染了画楼的凄凉氛围。
- 残灯无焰照新愁:残破的灯光照不亮新生的忧愁,暗示孤独与失落。
- 销尽羁魂人不觉,是深秋:羁旅的灵魂在无意识中消逝,已然进入深秋的时节。
- 半晌似闻孤雁语:片刻之间,似乎听到了孤雁的叫声,暗示孤独与思乡。
- 夜长风细响帘钩:漫漫长夜中,微风轻拂,窗帘轻响,增加了寂静的氛围。
- 才有梦来还又断,恨悠悠:梦境来临又迅速消散,留给人无尽的怨恨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冷雨”比作寒意,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拟人:孤雁的鸣叫仿佛在诉说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夜长风细”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渗透出浓厚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雨:象征孤独、愁苦的环境。
- 画楼:美好事物的凋零,象征内心的失落。
- 孤雁:思乡与孤独的化身。
- 残灯:希望的微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冷雨”所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快乐
-
“恨悠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满足
- B. 无尽的怨恨
- C. 喜悦
-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孤独与思乡
- C. 热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黄侃《山花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有对孤独与秋天的描绘,但黄侃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侃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