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张弘靖相公》

时间: 2025-01-26 03:45:29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

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成就。传承了三代的封号都在河东地区,家族居住在中条山的第一峰上。即使在干旱的年份,上天也会赐予他们如雨霖般的恩泽。明代的皇帝也曾用他们的才能来修复山川。草木生长的旧路上仍留有沙痕,阳光照耀着新池塘,留下了凤凰的足迹。他谦卑地自知与高空有隔,若能在门下得到宽裕的待遇,他将会心安理得。

注释:

  • 河东:指山西省的一个地区,因其富饶而著称。
  • 中条:中条山,位于山西省,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
  • 霖雨:细雨,指长时间的小雨。
  • 帝用补山龙:皇帝(明时帝)用来修复山川的贤才。
  • 沙痕:指旧时通行的痕迹。
  • 凤迹:凤凰的足迹,象征着吉祥和高贵。
  • 卑散:谦卑、低调的意思。
  • 霄汉隔:形容与高空的距离,暗指自身的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70-830年),字子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显名于诗坛。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以五言绝句与律诗见长。

创作背景:

《上张弘靖相公》写于王建在任职期间,表达了对张弘靖的敬仰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交织着家族的荣光与个人的谦卑,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荣耀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以家族传承的盛况引入,描绘了他们在河东地区的显赫地位,使用了“传封三世”和“家占中条第一峰”等词句,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厚重感。接着,诗中提到“旱岁天教作霖雨”,不仅展示了自然恩泽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激与珍惜。

后半部分通过“草开旧路沙痕在”来表现历史的痕迹,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不变的精神追求。“日照新池凤迹重”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希望和前景,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繁荣。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则流露出一丝谦卑与自知之明,表明诗人对高处不胜寒的理解,以及对在权势之下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建的才华与艺术手法,也传达了唐代士人对家国、名利与自我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既有自豪感又有谦卑之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族的封号传承至第三代,表明其显赫地位。
  2. 家占中条第一峰:居住在中条山的高峰,象征着家族的权势与地位。
  3. 旱岁天教作霖雨:即使在干旱年份,上天仍赐予他们恩泽,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4. 明时帝用补山龙:皇帝以才华修复山川,暗示张弘靖的才能。
  5. 草开旧路沙痕在:旧路仍可见沙痕,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6. 日照新池凤迹重:新池塘中的凤凰足迹,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7. 卑散自知霄汉隔:谦卑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8. 若为门下赐从容:希望能在名门之下得到宽厚的对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霖雨”比喻恩泽,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草、沙痕、凤迹等意象相互交织,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族荣光的自豪感,同时流露出谦卑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它反映了唐代士人既渴望权势又保持自我谦逊的复杂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东:象征富饶与荣耀。
  • 中条峰:高耸入云,象征地位与权力。
  • 霖雨:象征恩泽与希望。
  • 凤迹:象征吉祥与美好前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旱岁天教作霖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感恩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历史的怀念

  3. “卑散自知霄汉隔”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谦卑
    c) 忧伤

答案:

  1. a) 唐代
  2. a) 对自然的感恩
  3. b) 谦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建的《上张弘靖相公》相比较,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家乡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更加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王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