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翁溪亭》
时间: 2025-01-11 12:03:02意思解释
逍遥翁溪亭
原文展示
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白话文翻译
逍遥的老翁在这里徘徊,皇帝改了溪的名字,建起了石台。
春天来了,车马常常在此问路,子孙们因而选择在这里暂时归来。
稀疏的野竹被人们移走折断,零落的蕉花在雨中凋零。
这些无人管理的青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呢?卖掉的土地所交的官税,不如这些山的灰烬。
注释
- 逍遥翁:指一位自由自在的老者,象征着逍遥的生活态度。
- 裴回:徘徊、游荡。
- 帝:指皇帝。
- 车马:指来往的人和交通工具。
- 选暂归:选择暂时返回。
- 稀疏:形容竹子稀少。
- 零落:形容花瓣凋落。
- 无主青山:无人管理的青山。
- 官税:政府征收的税款。
典故解析
“逍遥翁”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无主的自由状态,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文人追求自由和闲适的生活有深远影响。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逍遥老翁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开头描写老翁在溪边徘徊,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感觉。接着提到皇帝改名建台,似乎暗示了世俗权力对自然的干预,影响了人的生活。诗中“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一语,描绘了人们在春天回归自然、寻根的情景,传递了对故乡的思念。
而后诗人描绘了稀疏的竹林和零落的蕉花,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意象,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卖供官税不如灰”则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强调了自然的价值远胜于世俗的金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逍遥翁在此裴回:描绘了一个逍遥自在的老翁在溪边徘徊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帝改溪名起石台:暗示权力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表现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
- 车马到春常借问:描绘春天来临时,车马往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子孙因选暂归来:子孙在此暂时归来,表现对故土的眷恋。
- 稀疏野竹人移折: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反映出生态的脆弱。
- 零落蕉花雨打开:蕉花凋零,雨中凋谢,象征生命的短暂。
- 无主青山何所直:无人管理的青山,思考其存在的意义。
- 卖供官税不如灰:直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强调自然的价值。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青山”象征自由)和对仗(如“稀疏野竹”“零落蕉花”),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意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时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逍遥翁:象征自由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 野竹:象征自然的脆弱与被破坏的生态。
- 蕉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逍遥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闲适
- B. 权力与财富
- C. 忧愁与孤独
-
诗中提到的“车马到春常借问”指的是?
- A. 人们在春天的活动
- B. 官府的征税
- C. 自然的生长
-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C. 对亲情的思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豪情壮志与王建的逍遥恬淡形成对比,前者追求的是世俗中的名利与享乐,而后者则是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