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列中丞》
时间: 2024-09-19 21:4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火山无冷地,浊流无清源。
人生在艰世,何处避谗言。
诸侯镇九州,天子开四门。
尚有忠义士,不得申其冤。
嘉木移远植,为我当行轩。
君子居要途,易失主人恩。
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如何非冈坂,故使车轮翻。
妓妾随他人,家事幸获存。
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
从今遇明代,善恶亦须论。
莫以曾见疑,直道遂不敦。
白话文翻译:
火山之地从不寒冷,浑浊的河流没有清澈的源头。
生活在艰难的时代,哪里能躲避流言蜚语?
诸侯镇守着九州,天子也打开了四门。
然而仍然有忠义之士,却得不到申诉的机会。
美好的树木被移植得太远,无法为我提供遮蔽。
君子走在要道上,容易失去主人的恩宠。
我喜爱古人的道理,老师的品德既正直又温和。
对贪婪的泉水我发誓不去饮用,对邪恶的道路我发誓不去奔跑。
为何偏偏是这崎岖的山坡,导致我的车轮翻覆?
妾侍随他人而去,家中的事务却侥幸存留。
当时门前的客人,默默忍受着冤屈与烦恼。
从今往后遇到明白的人,善恶也应当有所论断。
不要因为曾经的见闻而产生疑虑,直道就应该得到尊重。
注释:
- 火山无冷地:火山地区常常炎热,指代艰难的环境。
- 谗言:恶意的言论和中伤。
- 诸侯:古代地方统治者。
- 忠义士:指忠诚正义的人。
- 嘉木:美好的树木,象征希望或庇荫。
-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贪泉:贪婪的源头。
- 冈坂:崎岖的山路,暗喻艰难的处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7年-830年),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其作品多描写风土人情及个人情感,风格平易近人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建晚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此感慨颇深,表达了对忠义士的惋惜,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古人道德的崇敬。
诗歌鉴赏:
《寄崔列中丞》是一首充满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王建在诗中通过对艰难世道的描绘,表达了对忠义与正义的渴望。首联以“火山无冷地”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炽热而无处避难的氛围,暗示着人生的困境。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在这个艰难时代中,如何躲避流言与谗言,表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中对“诸侯镇九州,天子开四门”的描写,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复杂与混乱,尽管天子权威尚存,但忠义之士却难以得到公平的对待。王建通过对美好树木的渴望,表达了对理想和庇护的追求,而对贪婪与邪路的誓言,则显示出他坚定的立场与信念。诗的最后两联,王建希望在未来的时代中,能够公正地论断善恶,并强调了直道的重要性,体现了他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火山无冷地:暗指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炎热。
- 浊流无清源:人们难以找到清白与真理。
- 人生在艰世:艰难的时代中生活。
- 君子居要途:正直的人在重要的路上,面临更多的挑战。
- 贪泉誓不饮:表达了对贪婪的拒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对称而富有节奏感。
- 比喻:火山与浊流,形象地表达了社会的动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艰难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反映出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火山:象征动荡与不安。
- 清源:象征真理与正义。
- 嘉木:象征希望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火山无冷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舒适
- B. 动荡
- C. 和平
-
“贪泉誓不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贪婪
- B. 富贵
- C. 权力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建的《寄崔列中丞》与杜甫的《春望》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前者更侧重于个人对道德的追求,后者则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