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处士故居》
时间: 2025-01-11 11:4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处士故居
作者: 王建〔唐代〕
露浓烟重草萋萋,
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
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
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
却经门外马频嘶。
白话文翻译:
露水浓重,烟雾缭绕,草木繁茂。
树影映照在栏杆上,柳树轻拂着堤岸。
一院落花,虽美却无人醉饮,
半窗下的残月,却传来黄莺的啼鸣。
想象着昔日的欢宴,情感难以尽述,
故居的亭榭荒凉,路途似乎迷失。
风景依旧,人事却已全然改变,
门外马儿频频嘶鸣,仿佛在叹息。
注释:
- 露浓烟重:露水厚重,烟雾弥漫,形容环境湿润、气氛朦胧。
- 草萋萋:草木繁茂生长的样子。
- 阑干:栏杆,指院落的围栏。
- 拂堤:轻轻拂动堤岸,形容柳树的柔美。
- 落花:指地上的花瓣,象征着凋零和无奈。
- 残月:半轮的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缺失。
- 芳筵:美好的筵席,象征欢聚的时光。
- 故榭:旧时的亭子,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典故解析:
- 李处士:李白的别称,指代隐士或高洁的人,诗中提到的“故居”即暗指李白的生活场景,喻示诗人的高洁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成就,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建对李处士(隐士)的思念之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处士故居》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院落,露水和烟雾交织在一起,清晨的草木生机盎然,柳树轻柔地拂动着堤岸,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通过“落花无客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往日欢聚时刻的缅怀和对孤独的无奈。月色下的黄莺啼鸣,更加衬托出这一份思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芳筵想像情难尽”反映出作者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尽管景色依旧,却无法再现曾经的欢乐。诗的最后两句通过“风景宛然人自改”展现了人事的变迁,虽景色依旧,但人已不再,仿佛在感慨岁月流逝,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了淡淡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浓烟重草萋萋:描绘了清晨的湿润与草木的繁茂。
- 树映阑干柳拂堤:树影与柳枝交融,渲染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一院落花无客醉:尽管落花美丽,但无人来此共醉,表达了孤独。
- 半窗残月有莺啼:窗外的残月和黄莺的啼鸣,增添了一丝静谧的氛围。
- 芳筵想像情难尽:对昔日欢聚的追忆,让人感到情感的无法言尽。
- 故榭荒凉路欲迷:旧时的亭子变得荒凉,路途也似乎迷失方向。
- 风景宛然人自改:即使风景依旧,人事却已大变。
- 却经门外马频嘶:马儿在门外嘶鸣,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落花无客醉”隐喻孤独与失落。
- 拟人:马儿的嘶鸣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芳筵想像”与“故榭荒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水: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柳树:象征柔美与恬静。
- 落花:象征过往的美好与失落。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缺失。
- 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乐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干燥炎热
B. 湿润清新
C. 寒冷刺骨 -
诗中的“落花无客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却经门外马频嘶”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安详
B. 时光的流逝与惆怅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亲朋的思念与孤独,但情感更为悲沉。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自然景色对历史的感慨,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