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时间: 2025-04-28 07:1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殿焚香暖吹轻,
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白话文翻译:
在紫色的殿堂里,香气缭绕,温暖的风轻轻吹拂;
广阔的庭院中,清晨的阳光下,英雄们齐聚一堂。
没有喧哗的士兵们勇敢地衔着信物,
而我提笔写字时,仿佛听到春蚕吃叶的声音。
乡里的人献才,首先看重的是德行,
而朝廷则将爵位列为等待的公卿。
我因衰老和疾病而感到自惭,心神也因此而消耗,
所幸有众多的贤公能识别我的精华。
注释:
- 紫殿: 指的是文人聚会、考试的场所,象征着权威和荣耀。
- 清晓: 指清晨,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无哗: 没有喧哗,表现出考场的肃静和严肃。
- 衔枚: 指士兵衔着信物,表示勇敢和忠诚。
- 春蚕食叶声: 比喻写作的过程,细腻而有节奏。
- 献贤: 指乡里推荐才德兼备的人。
- 公卿: 指在朝廷中担任高官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词兼具风雅与豪放,尤其擅长散文和诗歌,特别是《醉翁亭记》是其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科举考试期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境和对考试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考试的场景,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年轻才俊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衰退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晨的考试场景为背景,展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和竞争。首句“紫殿焚香暖吹轻”以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氛围,营造出考试前的庄重感。接下来的“广庭清晓席群英”,则表现了考生们的英俊和朝气,进一步渲染了考试的盛况。
“无哗战士衔枚勇”句中,描写了考场的肃静和考生的勇气,令人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氛围。而“下笔春蚕食叶声”则生动地比喻了写作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投入与专注。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乡里贤才的敬仰,以及对朝廷高官的期待,充分展现了他对德行的重视。最后两句“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衰老和健康问题的自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同侪的依赖与感激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殿焚香暖吹轻: 描绘了温暖的香气和轻微的风,营造出安静而神圣的氛围。
- 广庭清晓席群英: 描述清晨的广场,众多英俊的考生们齐聚一堂。
- 无哗战士衔枚勇: 表现出考生们的勇气与庄重的气氛,没有喧哗。
- 下笔春蚕食叶声: 比喻写作的细腻过程,表现出一种专注的状态。
- 乡里献贤先德行: 表达了乡里对贤才的推荐重视德行。
- 朝廷列爵待公卿: 说明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与期望。
- 自惭衰病心神耗: 诗人感到自愧,因衰老和病痛而心力交瘁。
- 赖有群公识鉴精: 感谢有众多贤才能识别自己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 “下笔春蚕食叶声”通过春蚕吃叶的声音比喻写作的过程,生动形象。
- 对仗: 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排比: 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考试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对知识和德行的崇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忧虑,以及对同道中人的感激与敬重,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殿: 权威与荣耀的象征。
- 清晓: 新生和希望的象征。
- 战士: 勇气与忠诚的象征。
- 春蚕: 努力与奉献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紫殿”指的是什么?
- A. 考场
- B. 皇宫
- C. 学校
- D. 寺庙
-
“下笔春蚕食叶声”中的“春蚕”比喻的是什么?
- A. 考生的勇气
- B. 写作的过程
- C. 乡里的贤才
- D. 朝廷的高官
-
诗人对自己感到自惭的原因是什么?
- A. 年龄和健康
- B. 考试成绩
- C. 乡里的评价
- D. 朝廷的态度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vs.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知识和德行的重视,但欧阳修更侧重于考试场景和文人的心境,而杜甫则关注社会底层的困境与人文关怀。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特色,前者典雅含蓄,后者则直白激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欧阳修传记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