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敏中洛下即事(时敏中为殿中分司)》
时间: 2025-01-10 22:4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池塘春草生,
阿连新有好诗成。
花园到处莺呼入,
骢马游时客避行。
水暖鱼多似南国,
人稀尘少胜西京。
洛中佳境应无限,
若欲谙知问老兄。
白话文翻译
昨天池塘边春草已经长出,
阿连最近写成了好诗。
花园里到处听到黄莺的鸣叫,
骢马在游玩时,客人们纷纷避开。
水温暖,鱼儿多得像南方的水乡,
人稀少,尘土少得胜过西京。
洛阳的美景应该是无边无际,
如果想要了解,请去问我的老兄。
注释
- 阿连: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文人之间的称呼。
- 骢马:骢是指一种马,通常指颜色为灰色或黑色的马,这里代表着优雅和高贵的骑行。
- 西京:指的是长安,唐代的首都,代表着繁华和人多的喧嚣。
典故解析
- 洛阳佳境:洛阳是唐代的繁华城市,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
- 南国:通常指江南地区,水乡风景如画,鱼虾丰富,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社会民生的主题而闻名。晚年定居洛阳,创作了大量诗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洛阳的生活时期,正值春天,描绘了池塘的生机勃勃和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洛阳的美丽景色。诗中通过对池塘春草、黄莺鸣叫和温暖水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作者对阿连的赞美,显示了他对友人创作的欣赏和对文人交流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洛阳的自然景观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比,强调了洛阳的独特之处。水中鱼多、人稀少,这样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似乎在诉说着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最后一句“若欲谙知问老兄”,则流露出一种亲切的友情和对交流的渴望,仿佛是在邀请朋友共赏美景,分享生活的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池塘春草生:描述春天的来临,池塘边的春草开始生长,传达出生命的气息。
- 阿连新有好诗成:阿连写成了好诗,表现了文人之间的鼓励和欣赏。
- 花园到处莺呼入:描写花园里的黄莺鸣叫,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骢马游时客避行:骑马游玩时,客人们避让,体现出一种优雅的场景。
- 水暖鱼多似南国:水温暖,鱼儿众多,犹如南方的水乡,形成自然的对比。
- 人稀尘少胜西京:人少且尘土少,胜过繁华的西京,表现出洛阳的优雅宁静。
- 洛中佳境应无限:洛阳的美景应该是无穷无尽的,赞美洛阳的独特魅力。
- 若欲谙知问老兄:邀请朋友来一起探讨、了解,流露出友情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暖鱼多似南国”,将水暖与南国的鱼多进行比喻,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人稀尘少胜西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莺呼入”,将黄莺的鸣叫赋予生命,增强了春天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展现了洛阳的独特美丽和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黄莺:代表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骢马:象征着高贵与优雅的生活。
- 水: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阿连”指的是谁?
- A. 家人
- B. 朋友
- C. 同事
-
诗中提到的“水暖鱼多似南国”中“南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西京
- C. 江南
-
“洛中佳境应无限”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洛阳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失望
-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B. 朋友
- C. 江南
- A. 对洛阳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春望》: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这首诗在描写春天的生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后者则突出友情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