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寻春》
时间: 2025-01-25 23:2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城寻春
白居易 〔唐代〕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
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
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
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追寻。诗的开头描绘了老态的逐渐显现,心中的欢情却已逐渐消退。作者意识到现在的状态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如,未来也可能会更差。尽管现在的身体尚未衰弱,仍能做些事情,欣赏春花,饮酒作诗,但他担心这样的兴致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最终,诗人努力在春天来临时去追寻它,但感到时间的无情。
注释:
- 老色:指年老后的容貌和气色。
- 欢情:指愉悦的心情和情感。
- 今既不如昔:意为现在的状态不如从前。
- 力可任:指身体尚能支撑,能够做事情。
- 花时:指春天花开的时节。
- 酒后:喝酒之后,仍能吟诗作乐。
- 销沉:消退、沉淀,形容兴致的消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他在政治上也曾担任重要职务,但因其直言不讳,多次遭遇贬谪。
创作背景:
《东城寻春》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尤其在春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他却对青春的消逝深感忧虑。此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生命、时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东城寻春》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中通过春天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对青春的追忆和对老去的无奈。开头两句“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年纪的增长带来了容颜的衰老,而心中的欢愉却逐渐消退,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更是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意识到,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不断恶化。尽管“今犹未甚衰”,但这份“力可任”也让人感到无奈,似乎在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时光。
而“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渴望。即使身处老境,仍愿意出去享受花开时节的美好,饮酒作诗,尽情吟咏。然而,最后两句“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又一次强调了对时间流逝的担忧,兴致虽在,但能持续多久呢?
整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白居易特有的现实主义风格,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色日上面:形容自己容颜老去,日渐衰老。
- 欢情日去心:内心的欢愉情感逐渐消失。
- 今既不如昔:现在的状态比不上过去。
- 后当不如今:未来的情况可能比现在更差。
- 今犹未甚衰:虽然现在还没有太衰老。
- 每事力可任:做事情的力量仍然可以支撑。
- 花时仍爱出:春天花开的时候,仍然喜欢出去。
- 酒后尚能吟:喝酒后仍然能作诗吟唱。
- 但恐如此兴:但担心这样的兴致。
- 亦随日销沉: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 东城春欲老:东城的春天也快要老去。
- 勉强一来寻:勉强自己去寻找春天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老色比喻人的衰老,欢情比喻心情的愉悦。
- 对仗:整首诗中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例如“欢情日去心”与“老色日上面”形成对比。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表现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美好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生命的思考。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无情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 花: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 酒:象征生活的乐趣和人际交往。
- 东城:特指一个地理空间,代表着诗人生活的环境。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更是人生希望的象征,而老去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今犹未甚衰”意指什么? a) 诗人已完全衰老
b) 诗人尚能做事
c) 诗人心情愉悦
d) 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
填空题:诗中提到“东城春欲老”,表明诗人对__的感慨。
-
判断题: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诗人尚能做事
- 春天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白居易的《东城寻春》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个人的无奈,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享受当下的积极态度。两者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