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鸟窠和尚诗》

时间: 2024-09-19 21:12:02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鸟窠和尚诗
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
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
迄至如今醉未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尚在空门(寺庙)中迷茫的状态,虽然他已经年老,白发苍苍,牙齿发黄,但仍然在念经。回忆起过去何年曾经喝过声闻酒(指的是俗世的享乐),到现在依然是醉生梦死,未能醒悟。

注释:

  • 空门:指寺庙,意味着出家修行的生活。
  • 头白齿黄:形容年老,身体的衰退。
  • 声闻酒:声闻,指听闻佛法的人,酒这里象征世俗的快乐或享乐。
  • 醉未醒:醉指沉醉于世俗生活,未醒则是指未能领悟人生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覆盖了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擅长描绘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这个时期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修养和对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鸟窠和尚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尚的迷惘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通过“空门”这一意象,传达出修行者的孤独与无助,似乎在暗示即使身处寺庙,心中仍然充满了困惑和迷惘。和尚的“头白齿黄”不仅是对他生理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他在修行道路上所经历的岁月的感叹。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这两句尤为耐人寻味。声闻酒象征着对世俗乐趣的追求,和尚曾经也曾沉迷于这些享乐,但如今却发现自己仍未能真正醒悟,仍在迷醉之中。此句不仅道出了和尚的内心挣扎,也反映了人们在修行与世俗之间的矛盾。整首诗意在提醒读者,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外在的修行形式,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与觉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门有路不知处:在寺门内有通往何处的路,但和尚却不知道,暗示他对未来的迷茫。
  2. 头白齿黄犹念经:年老的和尚仍在坚持念经,反映出他对信仰的执着与无奈。
  3. 何年饮着声闻酒:回忆过去,和尚曾沉醉于世俗的享乐,带有一丝怀旧和自省的情绪。
  4. 迄至如今醉未醒:至今仍未能从这种沉醉中醒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和尚的年老与他内心的迷茫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声闻酒象征着人生的享乐与迷失,反映了和尚内心的挣扎。
  • 反复:通过反复提及“醉未醒”,强调和尚的困境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矛盾,借助和尚的迷茫,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醒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修行的地方,也暗示孤独与迷茫。
  • 头白齿黄:象征衰老,反映人的生命历程。
  • 声闻酒:象征世俗的享乐,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门”指的是: a) 城市
    b) 寺庙
    c) 学校
    d) 家庭

  2. “头白齿黄”表现了和尚的: a) 年轻
    b) 丰富的经历
    c) 健康
    d) 迷茫

  3. “声闻酒”主要象征: a) 友情
    b) 世俗享乐
    c) 学术研究
    d) 农田

答案

  1. b) 寺庙
  2. b) 丰富的经历
  3. b) 世俗享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赠鸟窠和尚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反思,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