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丙午登多景楼和王总侍韵)》
时间: 2025-01-26 23:4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丙午登多景楼和王总侍韵)
作者: 李曾伯
浪拍金鳌,春浮铁瓮,气清天朗如秋。
江皋无事,飞盖强追游。
万顷蒲萄光里,风樯共塔影悠悠。
人间事,年华似掷,一水与俱流。
绸缪。千古恨,纷纷离合,晋宋曹刘。
望长安何处,落照西头。
往事苍苔陈迹,夷吾在吾属何愁。
清樽畔,谁能为我,一曲舞梁州。
白话文翻译
海浪拍打着金色的鳌鱼,春光浮动在铁瓮之上,气候清新,天空明朗如秋天。
江边无事,游人驾着飞盖追逐游玩。
在万顷的葡萄光影中,风帆与塔影悠悠相伴。
人间的事,光阴似箭,一切都随着流水而去。
有千古的遗恨,纷纷离合,如同晋朝与宋朝的曹操与刘备。
望长安何处,夕阳落在西边。
往事如同苍苔上的陈迹,夷吾(即夷陵)在我这一代又有什么忧愁呢?
在清酒旁,谁能为我奏一曲梁州的舞曲?
注释
- 金鳌: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高贵和权力。
- 铁瓮:指古代的盛酒器,寓意春天的欢愉。
- 飞盖:指轻便的船帆,用于游玩。
- 蒲萄:指葡萄,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绸缪:指细心安排,预示着对未来的思考。
- 千古恨:形容历史长河中的遗憾和不满。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荣耀。
- 夷吾:指夷陵,典故源于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约1064年-约1130年),字子渊,号澄江,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丙午年(即1136年),李曾伯登上多景楼,与友人王总侍吟唱,感慨万千之际而作。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借诗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满庭芳》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全诗以春日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的开头以“浪拍金鳌,春浮铁瓮”展现了海浪与春光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然而,随着诗的深入,作者渐渐引入了人生的思考,特别是“人间事,年华似掷,一水与俱流”,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及“千古恨,纷纷离合,晋宋曹刘”,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世间离合无常的反思。长安作为古都的象征,承载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情怀念。
整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最终回归到对酒的渴望与对友人的呼唤,展现了李曾伯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浪拍金鳌:描绘大海的波浪拍打在金色的神兽上,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春浮铁瓮: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酒器上,暗示着欢庆的氛围。
- 气清天朗如秋:气候清新,天空明朗,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 江皋无事:江边宁静无事,给人以悠闲的感觉。
- 飞盖强追游:游人轻帆追逐,体现出一种轻快的气氛。
- 万顷蒲萄光里:描绘丰收的美景,给人以希望。
- 人间事,年华似掷,一水与俱流:人生苦短,时光流逝如水,表现出无奈与感慨。
- 绸缪:暗示对未来的思考。
- 千古恨,纷纷离合,晋宋曹刘:历史的悲欢离合,感叹历史的无常。
- 望长安何处,落照西头:对长安的思念,以及夕阳西下的惆怅。
- 往事苍苔陈迹:往事如同长满青苔的陈年旧事,给人以沉重感。
- 夷吾在吾属何愁: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必愁苦。
- 清樽畔,谁能为我,一曲舞梁州:在酒杯旁希望有友人来为我歌唱,表达对友谊与欢乐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华似掷”比作飞快流逝的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纷纷离合,晋宋曹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浪拍金鳌”。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鳌:象征权力与荣耀。
- 铁瓮:象征欢庆与享受。
- 飞盖:象征轻松与自由。
- 蒲萄:象征丰收与希望。
- 长安:象征繁华与怀念。
- 清樽:象征酒的欢愉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鳌”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权力与荣耀
- C. 友情的象征
- D. 生活的乐趣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春浮铁瓮”意在表达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千古恨”只是一种个人的感慨。(是/否)
答案
- B
- 欢庆的氛围
-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以历史为背景,抒发对过往的感慨。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苏轼的作品都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李曾伯的《满庭芳》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历史的雄浑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李曾伯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