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时间: 2025-01-22 05:41:55

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飚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

原学老冢惟苦懒,荷锄归去卧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即事
手挼岩菊嗅寒香,
陡觉轻飚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
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
晚稻才收种麦忙。
原学老冢惟苦懒,
荷锄归去卧斜阳。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采摘岩菊,嗅到淡淡的寒香,
忽然感到一阵轻风透过薄衣。
这本是苍老的官吏添了几分皱纹,
却不是因为年轻女子的妆容迷人。
新茶尚未成熟就去品尝,
晚稻刚刚收割又忙着播种小麦。
我原本想学习老农的懒散生活,
却只好扛着锄头向斜阳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捏、揉,指用手采摘。
  • 寒香:清冷的香气,指岩菊的芳香。
  • 苍官:指年老的官员,带有岁月的痕迹。
  • 青女:年轻的女子,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篘(zōu):竹子,古时用竹子泡茶。
  • :小口喝,品尝的意思。
  • :坟墓,这里用来比喻老农的懒散。
  • 卧斜阳:在斜阳下休息,享受宁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青女:古代常用来比喻青春与美丽,象征年轻的女性魅力。
  • 苍官:寓意岁月的流逝,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及社会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宋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李曾伯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隐居山中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采菊、品茶的闲适生活,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心态。


诗歌鉴赏:

《山中即事》是一首展现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场景,手挼岩菊,淡淡的寒香袭来,瞬间带来一阵清风,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美好。诗人在这片自然中,既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虽然岁月带来了苍老的痕迹,但并非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困扰,反而选择在自然中找到真正的安宁。诗人对“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的描写,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勤劳的赞美。尽管繁忙的生活未曾停止,但诗人却选择回归自然,卧于斜阳之下,享受宁静与闲适。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意象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既有对岁月的感慨,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意味深长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挼岩菊嗅寒香”: 描绘诗人在山中亲自采摘岩菊,感受到清新而寒冷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 “陡觉轻飚透薄裳”: 突然感受到微风透过薄衣,进一步增强了山中清新的感觉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 “自是苍官添老色”: 反映岁月的流逝,使诗人感到苍老,暗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

  • “不因青女眩寒妆”: 强调诗人不为外在的美丽所迷惑,表现出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新篘未熟啜茶去”: 新采摘的竹子尚未成熟就品尝,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晚稻才收种麦忙”: 描绘农忙的季节,体现诗人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与关注。

  • “原学老冢惟苦懒”: 自己原本想学习老农的懒散生活,却感到无奈。

  • “荷锄归去卧斜阳”: 最后以“荷锄归去”结束,表达诗人对懒散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恋。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苍官与青女的对比,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意象:岩菊、轻飚、寒香等意象交织,营造出自然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繁忙世俗的逃避,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菊: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生命力。
  • 寒香:代表清新、宁静的自然气息。
  • 斜阳:象征着宁静的归属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女”象征什么?
    A. 贫困的生活
    B. 年轻的女子
    C. 老农的懒散
    D. 自然的美丽

  2. “新篘未熟啜茶去”中的“啜”是什么意思?
    A. 吃
    B. 品尝
    C. 休息
    D. 采摘

  3.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忙的官场生活
    B. 田园的闲适生活
    C. 城市的喧嚣生活
    D. 旅行的自由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鹿柴》
  2.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3.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陶渊明: 李曾伯的《山中即事》与陶渊明的《饮酒》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李曾伯更注重描绘自然的清新气息,而陶渊明则强调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