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灯前想像胜集,和韵)》
时间: 2025-02-04 13:2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蓬莱
问前身应在,香醉山中,今存风烈。
佳夕招延,清论度飞屑。
玉斝盈盈,金英点点,标格侬家别。
好个凉天,更无滴雨,只欠些月。
菊客兰兄,纷纷侪辈,纵尔芬芳,输我高洁。
鼻观先知,羞取俗颜悦。
解后成欢,从容挹爽,何羡广寒折。
我有高吟,为君纪此,一段奇绝。
白话文翻译
问我前生是否在那醉人的山中,如今留存的是这阵阵风烈。
今夜美好的时光相邀,清雅的谈论宛如飞扬的尘屑。
玉杯中酒盈盈,金色的花瓣点缀,显示出我家独特的气派。
今天天气凉爽,连雨滴都没有,只缺少一轮明月。
菊花的客人和兰花的朋友们,纷纷都是同类,虽然你们芬芳四溢,却不及我的高洁。
我用鼻子嗅到先知的香气,羞于迎合世俗的欢颜。
解开了酒意,畅快地享受这份清爽,何必羡慕广寒宫的折桂呢?
我有高歌一曲,特为你记录这一段绝妙的时光。
注释
- 香醉:形容酒香浓郁,让人沉醉。
- 佳夕:美好的夜晚。
- 玉斝:玉制的酒杯。
- 金英:指金色的花瓣。
- 菊客兰兄:指的是喜爱菊花和兰花的朋友。
- 广寒:指的是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美,号山人,南宋时期诗人。他以清雅的文风和独特的个性在当时的文坛上崭露头角,作品多以咏物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清凉的夜晚,作者借酒抒怀,表达对高洁情操和友人间情谊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的淡漠与超脱。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醉蓬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描绘了一个清凉夜晚的美好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篇的“问前身应在”,引出诗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自然的融合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
在诗中,玉斝和金英的意象相辅相成,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高雅与独特,反映出他对生活品位的追求。而“菊客兰兄”的提及,更是将诗人自身与他人作对比,表明自己虽然不及他人芬芳,却有着更高的追求。这种对比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对于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契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问前身应在:反思前生的存在,暗示对生命的探讨。
- 香醉山中:即便在醉意中也感受自然的气息。
- 今存风烈:强调当下的环境,风的猛烈。
- 佳夕招延:美好夜晚的邀约,象征着人际的温暖。
- 清论度飞屑:高雅的讨论如同飞舞的尘埃。
- 玉斝盈盈,金英点点:细致描绘饮酒的情景,展现雅致。
- 好个凉天:赞美天气的宜人。
- 菊客兰兄:提及朋友,强调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 鼻观先知:通过嗅觉感知世间的香气。
- 羞取俗颜悦:拒绝迎合世俗的欢愉。
- 解后成欢:酒意解开后,畅快的享受。
- 我有高吟:最后表明自己的创作欲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醉山中”,将酒香与自然结合。
- 拟人:通过“鼻观先知”,赋予感官以人性。
- 对仗:如“玉斝盈盈,金英点点”,对称工整,增强节奏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理想与高洁人格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超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 香醉:象征着快乐与醉意,代表着一种放松的状态。
- 玉斝:象征着高贵与雅致,表明诗人的审美追求。
- 菊客兰兄:象征着友谊与社交,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凉天:象征着清新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的《醉蓬莱》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生活的喜爱
B. 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C. 对金钱的渴求
D. 对权力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玉斝”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高雅与独特
C. 财富
D. 权力 -
“菊客兰兄”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世俗的朋友
B. 代表理想的朋友
C. 代表竞争对手
D. 代表家庭成员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饮酒的豪放与人生的短暂,与李曾伯的《醉蓬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在饮酒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豪放,后者清雅,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的风格与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