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过鄂渚简张子直总干二首》

时间: 2025-01-26 23:34:18

一自檀溪把酒余,年来夷路崎岖。

栖头落日人空老,局面西风事顿殊。

故国山容增黯淡,旧时柳色半荒芜。

草堂想见忧时切,曾赋官军近捷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辰过鄂渚简张子直总干二首》

一自檀溪把酒余,年来夷路崎岖。
栖头落日人空老,局面西风事顿殊。
故国山容增黯淡,旧时柳色半荒芜。
草堂想见忧时切,曾赋官军近捷无。

白话文翻译:

自从在檀溪边饮酒之后,这些年来走在艰难的夷路上,已经变得十分崎岖。栖息在山头,夕阳西下,心中忧愁,人渐渐衰老,眼前的景象在西风中显得格外不同。故乡的山峦愈发显得黯淡,往日的柳树颜色也显得半荒芜。我在草堂中想见那忧愁时刻,曾经赋诗时,军队的捷报是否已近?

注释:

  • 檀溪:指檀溪河,诗人可能是在此饮酒。
  • 夷路:指通往夷族的道路,象征着艰难的旅途。
  • 栖头:栖息之处。
  • 局面:眼前的景象。
  • 草堂: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有对故乡和现实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壬辰年,正值南宋时期的动荡年代,诗人通过描写自身的经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艰难的旅途后,内心的感慨与忧伤。开头一句“自檀溪把酒余”,便引入了饮酒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愈发明显,特别是“栖头落日人空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无奈和对岁月的感叹。故乡的山和柳在诗中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愈发黯淡和荒芜的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忧伤。最后几句“草堂想见忧时切”,则提示诗人在草堂中思考国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对官军的期盼,显示出诗人既有个人情感,又有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自檀溪把酒余:自从在檀溪边饮酒之后,暗示与友人共饮的愉快时光已经远去。
  2. 年来夷路崎岖:这些年来,走的路途艰难曲折,体现了人生的艰辛。
  3. 栖头落日人空老:在落日余晖中,感受到时光流逝,人生渐渐老去。
  4. 局面西风事顿殊:眼前的景象因西风而变化,暗示着外界环境的变迁。
  5. 故国山容增黯淡:故乡的山色愈加黯淡,表达对故国的忧伤。
  6. 旧时柳色半荒芜:过去的美好已经成为荒芜,象征着失去的青春。
  7. 草堂想见忧时切:在草堂中思念忧虑时刻,体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8. 曾赋官军近捷无:曾经写过的诗歌中是否有关于军队捷报的期待,表达对国家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故乡的山和柳比作心中情感的寄托。
  • 拟人:景象因西风而变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个人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溪: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时光。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故国山: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草堂: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内心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檀溪”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位朋友
    C. 一种酒
    D. 一种植物

  2. 在诗中,诗人对故乡的心情是?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李曾伯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为悲壮,李曾伯则更显细腻与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