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凌玉见送兼怀沈绎堂之作》

时间: 2025-01-11 05:16:09

高士春山长薜萝,又披疏雨唱骊歌。

龙文宝气来茅屋,马首风沙指大河。

别绪桃花潭尚浅,怀人《杕杜》赋偏多。

相逢为说君诗好,不数中原旧李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士春山长薜萝,又披疏雨唱骊歌。
龙文宝气来茅屋,马首风沙指大河。
别绪桃花潭尚浅,怀人杕杜赋偏多。
相逢为说君诗好,不数中原旧李何。

白话文翻译:

高士在春天的山中,长满了薜荔和藤萝,伴随着稀疏的春雨,唱着骊歌。
龙文气派的宝气洒落在茅屋上,骏马的头指向着大河,迎风而立。
离别时情绪如桃花潭水般浅薄,我对朋友的怀念如同杕杜的赋诗愈加频繁。
相逢时我们聊起了你的诗作之美,却不提那中原的旧李白。

注释:

  • 薜萝:一种植物,常见于山中,象征清雅。
  • 疏雨:细小而稀疏的雨,表现春天的温柔气候。
  • 龙文:象征高贵的气质或才华。
  • 桃花潭:指桃花潭,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杕杜: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意指对诗的怀念。
  • 骊歌:古代乐曲名,常用于宴会上,象征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坤,清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成为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追求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坤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诗歌的热爱。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文人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具有清新而雅致的风格。开头以“高士春山长薜萝”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又披疏雨唱骊歌”将自然与乐声结合,表现了心境的愉悦与放松。中间部分提到“龙文宝气来茅屋”,蕴含了诗人对友人卓越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别绪桃花潭尚浅”传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淡淡忧愁,而“怀人杕杜赋偏多”则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诗歌的追求。尾联“相逢为说君诗好”中,诗人虽赞美朋友的诗才,却也反映了对李白等古人诗作的思考,表明了对传统与个人创作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此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是清代诗歌中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士春山长薜萝”:描绘高士于春天山间,环境清幽。
    • “又披疏雨唱骊歌”:伴随着细雨,心情愉悦,唱起乐曲。
    • “龙文宝气来茅屋”:表现友人气质高雅,虽居简朴之所。
    • “马首风沙指大河”:象征英勇与坚定,意向辽阔。
    • “别绪桃花潭尚浅”:离愁情绪仍未深厚,似浅潭水。
    • “怀人杕杜赋偏多”:对友人怀念,赋诗次数增多。
    • “相逢为说君诗好”:重逢时赞美朋友的诗才。
    • “不数中原旧李何”:不提古人李白,集中于当下友谊。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山、高士与自然相结合,表现情境。
    • 对仗:如“龙文宝气”、“马首风沙”,增强诗意。
    • 拟人:细雨与乐声的结合,赋予自然人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融合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诗意。

意象分析:

  • 薜萝:象征自然的清雅与友情的纯粹。
  • 桃花潭:代表着离愁别绪,情感的寄托。
  • 龙文:寓意着卓越的才华与气质。
  • 骊歌:象征着欢愉与文学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 A. 读书人
    • B. 诗人
    • C. 高尚的人
  2. “桃花潭”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深厚的情感
    • B. 浅薄的离愁
    • C. 美丽的景色
  3. 诗人对友人的诗才持什么态度?

    • A. 轻视
    • B. 赞美
    • C. 忽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和答凌玉见送》的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王维坤则更显细腻。
  • 《月夜忆舍弟》与该诗的对比:同样是思念情感,但王维坤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维坤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唐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