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崇教大师回天台》

时间: 2025-01-11 01:32:35

碧云高价彻天涯,珪璧清无一点瑕。

双阙再承新雨露,三吴重赏旧烟霞。

水轩散味朝贤句,松院分尝御府茶。

闻说赤城终未见,画图何日寄京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崇教大师回天台
阮思道 〔宋代〕
碧云高价彻天涯,
珪璧清无一点瑕。
双阙再承新雨露,
三吴重赏旧烟霞。
水轩散味朝贤句,
松院分尝御府茶。
闻说赤城终未见,
画图何日寄京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崇教大师回天台的情感。诗中描绘了蓝天白云的美景,赞美了崇教大师的高洁品德。双阙代表着高楼大厦,象征着新雨滋润的美好前景;三吴地区的美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被提及。诗人提到自己在水轩中品味朝贤的诗句,在松院中尝试御府的茶,体现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未能亲眼见到赤城,渴望有朝一日能将画图寄往京华。


注释:

  • 碧云:指清澈的蓝天,形容天气晴朗。
  • 高价:意为高远,形容天空的广阔。
  • 珪璧:古代的美玉,象征高洁无瑕的品德。
  • 双阙:指高楼,双阙寓意双重的荣耀。
  • 三吴:指吴地,包括苏州、南京等地,以其美景著称。
  • 水轩:水边的凉亭,常用于吟诗作乐的场所。
  • 赤城:指赤城山,诗人未能亲自前往的地方。
  • 京华:指京城,古代指的是北京或南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阮思道,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阮思道送别崇教大师之际,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送崇教大师回天台》展现了阮思道对崇教大师的深情厚谊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开头的“碧云高价彻天涯”,以蓝天白云的美景为背景,设定了一个空灵而广阔的意境,暗示着崇教大师的卓然独立与高远志向。接下来的“珪璧清无一点瑕”,则进一步强调了大师的纯洁无瑕,表明诗人的崇敬之情。

“双阙再承新雨露,三吴重赏旧烟霞”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恩泽与人文的积淀。双阙象征着名望与权势,而新雨露则暗示着希望和新生。三吴的“旧烟霞”则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自己在水轩与松院的悠闲雅趣,表现出对文人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追求。而结尾的“闻说赤城终未见,画图何日寄京华”,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遥远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整首诗句意结合,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崇教大师的敬仰与送别的情感,也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云高价彻天涯:描绘蓝天与白云,象征崇高与远大。
  2. 珪璧清无一点瑕:用美玉比喻高洁无瑕的人品,表达清白无私的赞美。
  3. 双阙再承新雨露:象征新生的希望和繁荣的前景,双阙暗示荣华。
  4. 三吴重赏旧烟霞:三吴象征文化底蕴,旧烟霞代表传统的美好。
  5. 水轩散味朝贤句:水边凉亭中品味朝贤的诗句,体现文人雅趣。
  6. 松院分尝御府茶:松院中品尝珍贵的茶,暗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7. 闻说赤城终未见:表达未能亲见赤城的遗憾,渴望更深的交流。
  8. 画图何日寄京华:对未来的期待,渴望将美景寄往京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崇教大师比作美玉,突出其人格特质。
  • 对仗:如“水轩散味朝贤句,松院分尝御府茶”,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崇教大师的敬仰与珍重,渗透着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云:象征自由与高远。
  • 珪璧:象征高洁无瑕的品德。
  • 双阙:象征名望与荣耀。
  • 三吴:表现对故土的情感。
  • 赤城:象征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云高价彻天涯”中的“碧云”指的是什么?

    • A. 白云
    • B. 青天
    • C. 蓝天
    • D. 雨云
  2. “珪璧清无一点瑕”中“瑕”的意思是什么?

    • A. 赃物
    • B. 伤痕
    • C. 缺陷
    • D. 美好
  3. “双阙再承新雨露”中的“双阙”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荣华富贵
    • C. 文化底蕴
    • D. 友谊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可以将阮思道的《送崇教大师回天台》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人格的赞美与友谊的表达,后者则更侧重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故土的眷恋。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阮思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