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汤山晚眺》
时间: 2025-01-11 09:4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汤山晚眺
作者: 孙瀜 (清代)
茫茫百感此胸中,
极目天涯劫烧空。
危堞远迷春树碧,
夕阳乱逐晚潮红。
江山凛冽余兵气,
壁垒荒残吊鬼雄。
万户疮痍犹未复,
时和扇暖藉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面对广阔的天地,满心忧虑。远眺天际,似乎一切都被劫难所焚毁。高耸的城墙让人迷失于春日的碧绿之中,夕阳的余晖在晚潮中翻滚。江山的冷酷让人感受到战争的余威,荒废的城墙上吊着英勇的亡魂。千家万户仍然满目创伤,没有恢复的迹象,只有春风轻拂,带来一丝温暖。
注释:
- 茫茫:形容心中感慨万千,无法言表。
- 极目天涯:放眼望去,看到遥远的天边。
- 劫烧:劫难与战火,象征着破坏。
- 危堞:高耸的城墙,象征着防御与孤立。
- 春树碧:春天的树木青翠欲滴。
- 夕阳乱逐:夕阳的光辉在潮水中闪烁,形象生动。
- 凛冽:寒冷、严酷,形容自然环境的冷酷。
- 余兵气:战争留下的气息,指战争的后果。
- 壁垒荒残:荒废的城墙,暗示历史的沧桑。
- 吊鬼雄:吊唁那些英勇的战士,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 万户疮痍:千家万户受创,象征战争带来的痛苦。
- 时和扇暖:时光温暖,春风送暖,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瀜,清代诗人,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反映内心感受。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苦痛。
创作背景:
《登汤山晚眺》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历史沧桑,表达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登汤山晚眺》是一首情感深刻且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人在高处眺望,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与思绪。开篇“茫茫百感此胸中”便直入主题,表现出诗人心中无法言说的感慨与苦痛。接下来通过“极目天涯劫烧空”的描写,展现了对战争后果的深深忧虑,仿佛在提醒人们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情。
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春树碧”与“夕阳乱逐”,不仅营造出美丽的画面,也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尤其是“江山凛冽余兵气”的句子,既是对自然的描述,也暗含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万户疮痍犹未复,时和扇暖藉春风”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战争留下的创伤与春天的温暖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恢复与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茫茫百感此胸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复杂情感,无法具体描述。
- 极目天涯劫烧空:放眼远方,看到的是一片被劫难摧毁的景象。
- 危堞远迷春树碧:高墙让人迷失在春日的青翠中,暗示现实的困惑。
- 夕阳乱逐晚潮红:夕阳的光辉在潮水中交织,营造出动感的画面。
- 江山凛冽余兵气:国家的冷酷与战争的余威,通过气氛传达出痛感。
- 壁垒荒残吊鬼雄:荒废的城墙上吊着英勇的亡灵,反映历史的悲剧。
- 万户疮痍犹未复:千家万户的创伤仍未愈合,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
- 时和扇暖藉春风:春风带来温暖,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极目天涯劫烧空”,通过比喻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夕阳乱逐”,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未来重建的渴望。诗中透出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蕴含希望,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共同心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茫茫:象征内心的迷茫和复杂感受。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江山:象征国家及其命运,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预示着恢复与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堞”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城墙
b) 春天的树木
c) 战争的余威 -
诗人通过“万户疮痍”想表达什么? a) 国家繁荣
b) 战争带来的创伤
c)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夕阳”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 a) 高耸的城墙
- b) 战争带来的创伤
- b)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对国家沧桑的感慨,但更侧重个人的孤独感。
- 《春望》:以春天为背景,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登汤山晚眺》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