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11 10:14:42

三十年来握箭弓,三平才到擘开胸。

半个圣人终不得,大颠弦外几时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年来握箭弓,
三平才到擘开胸。
半个圣人终不得,大颠弦外几时逢。

白话文翻译: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握着箭弓,
经过漫长的磨练才终于开怀畅所欲言。
即使是半个圣人也终究无法得到,
那么,真正的高人又何时能得遇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握箭弓: 指掌握射箭之技,象征修行或奋斗。
  • 三平: 表示经过三十年的修行,达到一种心境的平和与稳定。
  • 擘开胸: 意思是开怀,畅所欲言。
  • 半个圣人: 形容人品或智慧尚未完全达到圣人的境界。
  • 大颠: 指的是高人、伟大的人物。
  • 弦外: 比喻高深的境界,意指超越常人的理解。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圣人”与“大颠”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或佛教高僧,象征着智慧与修行的巅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珙禅师,宋代著名的禅宗大师,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超的禅悟能力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禅机为主,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自我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对个人修行和内心探索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修行的感悟与思考。在社会动荡及文化变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追求与无奈。

诗歌鉴赏:

《偈》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表达了珙禅师对人生修行的思考。诗的开头“握箭弓”,形象地表明了诗人三十年来对修行的坚持和努力。箭弓作为一种武器,象征着力量和目标,而握住它意味着准备与奋斗。

“三平才到擘开胸”则揭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坚持,经过了漫长的磨砺,诗人终于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

接下来的“半个圣人终不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境界的自省。即使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依然无法称为圣人,说明了修行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这种自我反思与谦逊的态度,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最后一句“大颠弦外几时逢”,则是对更高境界的渴望与期待。诗人在问,真正的高人何时才能够遇到,反映了对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智慧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年来握箭弓”: 诗人用“箭弓”来比喻自己的修行与奋斗,三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显示了对目标的坚持。
  2. “三平才到擘开胸”: “三平”象征着心境的平和与稳定,经历长时间的修行后,诗人终于能够舒展心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半个圣人终不得”: 这里表明即使经过努力,仍未达到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谦卑的心态。
  4. “大颠弦外几时逢”: 最后一句对高人境界的渴望,表示对更深层次的智慧追求,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 “握箭弓”比喻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持久追求与内心挣扎,体现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强调了修行道路的艰辛与漫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箭弓: 象征修行、目标与力量,代表着诗人追求的方向。
  • 胸怀: 代表内心的宽广与接受,体现修行的成果。
  • 圣人大颠: 代表智慧与高人的境界,象征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十年来握箭弓”中的“箭弓”象征什么?

    • A. 战斗
    • B. 修行和追求
    • C. 财富
  2. 诗人提到“半个圣人终不得”,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满
    • B. 无奈与谦卑
    • C. 骄傲
  3. “大颠弦外几时逢”中,“大颠”指的是?

    • A. 普通人
    • B. 高人、智者
    • C. 先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在修行与人生旅途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与追求。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不同时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