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曹组 〔宋代〕 檐头风佩响丁东。帘疏烛影红。秋千人散月溶溶。楼台花气中。春酒醒,夜寒浓。绣衾谁与同。只愁梦短不相逢。觉来罗帐空。
白话文翻译:
屋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透过稀疏的帘幕,烛光投下红色的影子。秋千旁的人们已散去,月光如水,楼台间弥漫着花香。春酒醒来,夜寒更浓,绣花被褥无人共暖。只怕梦境短暂,无法相逢,醒来时罗帐空空。
注释:
- 檐头风佩响丁东:檐头,屋檐下;风佩,风铃;丁东,形容风铃声清脆。
- 帘疏烛影红:帘疏,帘子稀疏;烛影红,烛光投下的红色影子。
- 秋千人散月溶溶:秋千,一种游戏设施;人散,人们散去;月溶溶,月光如水。
- 楼台花气中:楼台,楼阁;花气,花香。
- 春酒醒,夜寒浓:春酒,春天的酒;夜寒浓,夜晚寒冷加重。
- 绣衾谁与同:绣衾,绣花的被褥;谁与同,无人共眠。
- 只愁梦短不相逢:只怕梦境短暂,无法相逢。
- 觉来罗帐空:觉来,醒来;罗帐空,罗帐内空无一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可能创作于春末夏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夜,诗人独自饮酒后,感受到夜寒和孤独,思念远方的亲人或爱人,因而创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孤独场景。诗中,风铃的清脆声、烛光的红色影子、散去的人群、月光如水、花香弥漫,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伤的夜晚。春酒醒后的夜寒、绣被的孤寂、梦境的短暂与无法相逢,以及醒来后的空虚,都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头风佩响丁东:通过风铃的响声,引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 帘疏烛影红:烛光的影子透过稀疏的帘幕,增添了夜晚的温馨与孤独。
- 秋千人散月溶溶:秋千旁的人群散去,月光如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楼台花气中:花香弥漫在楼台间,增添了夜晚的芬芳和诗人的孤寂。
- 春酒醒,夜寒浓:春酒醒来,夜寒更浓,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寒冷的感受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 绣衾谁与同:绣被无人共暖,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只愁梦短不相逢:担心梦境短暂,无法与思念的人相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 觉来罗帐空:醒来后罗帐空空,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溶溶”比喻月光如水,增添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 拟人:如“绣衾谁与同”将绣被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对仗:如“檐头风佩响丁东”与“帘疏烛影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思念。通过对夜晚细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风铃:象征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 烛光:象征夜晚的温馨和诗人的孤独。
- 月光:象征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 花香:象征夜晚的芬芳和诗人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檐头风佩响丁东”中的“风佩”指的是什么? A. 风铃 B. 风笛 C. 风车 D. 风筝
- 诗中“秋千人散月溶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宁静 D. 激动
- 诗中“绣衾谁与同”表达了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幸福 D. 热闹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但李清照的诗更加婉约细腻,而曹组的诗则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曹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