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26 07:06:29

翠烟无意撩书幌。

带芳草、侵云渐长。

晚风初作落花声,九十将阑未赏。

南园路、风光暗想。

听唤雨、鸣鸠两两。

小池水皱萍漪绿,泛得红香惝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
作者: 叶小鸾 〔明代〕

翠烟无意撩书幌。
带芳草侵云渐长。
晚风初作落花声,
九十将阑未赏。
南园路风光暗想。
听唤雨鸣鸠两两。
小池水皱萍漪绿,
泛得红香惝惘。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中,不经意地撩动着书笺。
芳草渐渐蔓延,云朵也随之变得高长。
晚风开始轻轻吹拂,落花的声音初现,
快到九十岁了,却还未曾细细品味。
南园的小路风光,暗自思念着。
听见雨声唤醒了两两的杜鹃。
小池水面上浮动着绿萍,
散发出红色的香气,令人迷惘。

注释

  • 撩书幌:撩动书帘,形容轻柔地触动书页。
  • 芳草:芳香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九十将阑:指时间接近九十岁,形容人生即将结束,却未曾享受美好。
  • 南园:指南边的园子,可能是作者所处的地方。
  • 鸣鸠:杜鹃鸟的叫声,传达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小鸾,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动荡与诗人们的内心世界交织,叶小鸾则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杏花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作者内心的惆怅。诗开头便以“翠烟无意撩书幌”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正悄然进入。接着,诗人描绘了芳草与云朵的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诗中提到“九十将阑未赏”,不仅是对老年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未尽的遗憾。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在“南园路风光暗想”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似乎在追忆那些未曾好好欣赏的美好时光。

最后的“听唤雨鸣鸠两两”与“小池水皱漪绿,泛得红香惝惘”则把整个场景引向了生动与感性的顶点,雨声与鸟鸣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绿水红香则让人沉醉不已。整体来看,诗作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翠烟无意撩书幌”:描绘了春天的轻柔,烟雾如翠色的纱幕,轻轻撩动书帘,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意境。
    • “带芳草侵云渐长”:芳草蔓延,云层似乎也在向上延伸,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晚风初作落花声”:晚风轻抚,带来了落花的声音,暗示着春天的悄然流逝。
    • “九十将阑未赏”:即将到来的老年,诗人却感叹自己还未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 “南园路风光暗想”:在南园的路上,风光令人思绪万千。
    • “听唤雨鸣鸠两两”:春雨中,杜鹃鸟的鸣叫,增添春天的气息。
    • “小池水皱漪绿,泛得红香惝惘”:小池水面波纹荡漾,红色的花香弥漫,令人沉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相结合,增强诗意。
    • 拟人:晚风、杜鹃的鸣叫,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南园路风光暗想”中,意境与情感相得益彰。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 翠烟:象征春天的轻柔氛围。
  • 芳草:代表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晚风: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杜鹃: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新的开始。
  • 红香:暗指春天的美好与迷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十将阑未赏”意指:

    • A. 诗人年纪大了
    • B. 诗人未赏春花
    • C. 以上皆是
  2. “翠烟无意撩书幌”中的“书幌”指的是:

    • A. 书本
    • B. 帘子
    • C. 书页
  3.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 A. 夏
    • B. 秋
    • C. 春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叶小鸾的《杏花天》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但《杏花天》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感叹,而《静夜思》则更显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杏花天》这首诗的美妙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