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图》

时间: 2025-01-11 04:58:09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菱图

作者: 杜琼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苕溪秋高水初落,
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
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
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
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
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
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
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
不似耶溪唱采莲。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苕溪,水位刚刚下降,菱角已经成熟,菱花也开始衰老。穿着红裙、梳着绿发髻的姑娘们,是哪家的女子呢?小船在水面上不停地穿梭。三两成群地一起采摘菱角,细纤的手指寒冷得像冰一样。虽然不怕手指被寒风刺痛,但只怕回家时没有足够的菱角。湖州的民风淳朴,男孩耕田,女孩纺织。采菱的年轻人也是采桑的农夫,回家后还要帮助家中生计。夕阳下,青山渐渐隐去,湖面如镜,十里荡漾着天色。归途上传来清脆的歌声,和耶溪的采莲曲却又有不同。

注释:

  • 苕溪:位于今浙江省,是诗中的水域。
  • 菱角: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用。
  • 红裙绿髻:形容年轻女子的打扮。
  • 斗升:古代的容量单位,用来测量谷物。
  • 男解耕田女丝枲:描述农村男女的分工。
  • 采桑人:指采摘桑叶的人,隐喻与农业生产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尤其擅长描绘水乡风景和民俗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湖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采菱图》是一首描绘秋日水乡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州一带的美丽自然和淳朴民俗。首联“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以自然景象开篇,展示了秋季的到来和菱花的成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正在采菱的女子们,展现了她们的青春活力和勤劳。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不仅描绘了她们的动作,还传达了她们在采摘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夕阳与湖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归家氛围,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关注,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苕溪秋高水初落”:秋天的苕溪,水位刚刚下降,暗示季节变换。
  2. “菱花已老菱生角”:菱花已经成熟,带出丰收的喜悦。
  3. “红裙绿髻谁家人”:引入人群,增添生活气息。
  4. “小艇如梭不停泊”:小船像梭子一样穿梭,描绘了热闹的采菱场景。
  5. “三三两两共采菱”:描写采菱的群体,表现出和谐的劳动氛围。
  6. “纤纤十指寒如冰”:手指寒冷,传达采摘过程的辛苦。
  7. “不怕指寒并刺损”:虽然手指寒冷也会受伤,但她们依然坚守。
  8. “只恐归家无斗升”:担心回家时没有足够的收获,反映出对生活的实际关切。
  9. “湖州人家风俗美”:称赞湖州的民风淳朴。
  10. “男解耕田女丝枲”:男女分工明确,体现了农村的传统模式。
  11. “采菱郎是采桑人”:采菱的年轻人也是务农者,生活息息相关。
  12. “落日青山敛暮烟”:夕阳西下,青山隐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归途。
  13. “湖波十里镜中天”:湖面如镜,反射出天光,意境非常美丽。
  14. “清歌一曲循归路”:清脆的歌声伴随归途,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15. “不似耶溪唱采莲”:与采莲的情景不同,突出采菱的特殊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艇如梭”,形象生动。
  • 对仗:如“男解耕田女丝枲”,工整对称。
  • 拟人:通过“清歌一曲”赋予声音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湖州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们勤劳生活的赞美,体现了恬淡、和谐的田园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 苕溪: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源泉。
  • 菱角:代表丰收与勤劳的象征。
  • 红裙绿髻:描绘青春与活力。
  • 落日与湖面:象征宁静与美好的生活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菱图》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歌?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菱角”主要代表什么?
    A. 美丽
    B. 丰收
    C. 劳苦
    D. 快乐

  3. 诗歌的最后一句与哪种活动进行对比?
    A. 采菱
    B. 采茶
    C. 采莲
    D. 采桑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自然景象与人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田园风光和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采莲曲》:与《采菱图》同为描写水边采摘生活的诗,但《采莲曲》更侧重于爱情与浪漫,而《采菱图》则强调了劳动与生活的实用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湖州风俗研究》

相关诗句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下一句是什么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上一句是什么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下一句是什么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上一句是什么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下一句是什么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上一句是什么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下一句是什么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上一句是什么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下一句是什么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上一句是什么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下一句是什么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上一句是什么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下一句是什么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上一句是什么

苕溪秋高水初落,下一句是什么

菱花已老菱生角。上一句是什么

菱花已老菱生角。下一句是什么

红裙绿髻谁家人,上一句是什么

红裙绿髻谁家人,下一句是什么

小艇如梭不停泊。上一句是什么

小艇如梭不停泊。下一句是什么

三三两两共采菱,上一句是什么

三三两两共采菱,下一句是什么

纤纤十指寒如冰。上一句是什么

纤纤十指寒如冰。下一句是什么

不怕指寒并刺损,上一句是什么

不怕指寒并刺损,下一句是什么

只恐归家无斗升。上一句是什么

只恐归家无斗升。下一句是什么

湖州人家风俗美,上一句是什么

湖州人家风俗美,下一句是什么

男解耕田女丝枲。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