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笋高
作者: 崔全素 〔唐代〕
石笋生孤标,屹立青冥直。
根横晓浪痕,箨卷春云色。
棱棱长钧锋,应使山魅惕。
白话文翻译
这座石笋高耸而独特,直插青天。
它的根部横亘着晨曦的波痕,叶子卷起春天的云彩。
棱角分明、锋利如刀,应该让山中的鬼魅都为之警惕。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笋:一种自然形成的石柱,形状像石笋,通常指在山中或洞穴中生长的石灰岩。
- 孤标:孤独而独特的标志。
- 青冥:指深蓝的天空或高远的天空。
- 根横:根部横向延展。
- 晓浪痕:清晨的波浪留下的痕迹。
- 箨卷:指叶子卷曲的样子。
- 棱棱:形容边角分明、尖锐的样子。
- 长钧锋:形容如同长刀一样锋利。
- 山魅:山中的鬼怪或灵异。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以“山魅”暗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鬼魅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幻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全素,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诗,常以独特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次与友人游览枋口的过程中,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对石笋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歌鉴赏
《石笋高》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人在描写石笋时,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孤立高耸的特征。首句“石笋生孤标”便将石笋的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座石笋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大自然的标志,孤独而优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接下来,诗人通过“根横晓浪痕”和“箨卷春云色”两句,描绘了石笋的根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既表现出石笋的坚韧,也融入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的最后一句“棱棱长钧锋,应使山魅惕”则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出石笋的锋利、威严,让人不由得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让人心生敬畏,也让自然界中的鬼魅感到震慑,从而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意象。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哲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笋生孤标:石笋独立而生,成为自然界的独特标志。
- 屹立青冥直:高高耸立,直指天空,给人一种威严感。
- 根横晓浪痕:根部横向延展,仿佛与波浪的痕迹相连,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 箨卷春云色:春天的云彩与石笋相映成趣,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 棱棱长钧锋:石笋的棱角分明,形如长刀,给人以锋利之感。
- 应使山魅惕:这种威严的形象足以震慑山中的鬼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笋比作独特的标志,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山中的鬼魅赋予情感,使其能因石笋的威严而感到震慑。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对仗上都很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赞美,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界的神秘与威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笋:象征坚韧与独立。
- 青冥:象征广阔与深邃。
- 晓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春云:象征温柔与生机。
- 山魅:象征自然中的神秘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笋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威严 C. 生机 D. 自然之美 -
“根横晓浪痕”中的“晓浪”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波浪 B. 清晨的波浪 C. 雨后的波浪 D. 白天的波浪 -
诗中提到的“山魅”是指什么?
A. 山中的鸟类 B. 山中的鬼魅 C. 山中的花草 D. 山中的动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宁静与隐逸的境界;而崔全素的《石笋高》则表现出一种威严与力量。
- 李白《庐山谣》:有着豪放的情感,而崔全素的诗则更为细腻,突显石笋的独特与神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崔全素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