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四》

时间: 2025-04-27 19:06:00

春近阑干,淡黄杨柳抽新缕。

旧情何许。

莫放游丝去。

极目南云,迢递钿车路。

留难住。

片风丝雨。

苦忆伤离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四
春近阑干,淡黄杨柳抽新缕。旧情何许。莫放游丝去。极目南云,迢递钿车路。留难住。片风丝雨。苦忆伤离处。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了,淡淡的黄杨柳吐出了新芽。往日的情怀在哪里呢?不要让那游丝飘散而去。极目远眺南方的云彩,遥远的钿车之路令人感伤。留不住那份情感,只有微风细雨,苦苦地怀念着离别的地方。

注释:

  • 阑干:指阳台或楼阁的护栏,这里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
  • 游丝:飘动的丝线,形容情感或思绪的飘渺和难以捉摸。
  • 南云:南方的云,寓意着远方的思念或向往。
  • 钿车:古代一种华丽的车子,通常用来象征美好的远行或归途。
  • 片风丝雨:形容轻微的风和细雨,渲染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

典故解析:

“游丝”常用来比喻情感的缥缈与无常,代表着对于往事的追忆与惋惜。古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常见。此诗所提到的“钿车路”,则可以引申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词人,生于清末,活动于民国时期。他的词风细腻婉约,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春末,正值离别时节,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四》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日情感的怀念。开头的“春近阑干”一语,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无情。接着,淡黄的杨柳吐出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但同时也让人感到旧情难以抚平的心绪。作者通过“莫放游丝去”的劝诫,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珍惜与不舍。随后的“极目南云,迢递钿车路”更是将思念推向了极致,南方的云彩如同遥远的思念,钿车路则象征着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但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构建,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苦涩。最后的“片风丝雨”则是对离别时光的无奈与惆怅,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赵尊岳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近阑干:春天快要结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淡黄杨柳抽新缕:描绘春柳吐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3. 旧情何许:追问往昔情感的去处,表达了对旧情的思念。
  4. 莫放游丝去:劝诫自己不要让情感随风而逝。
  5. 极目南云:远望南方的云彩,象征着思念与渴望。
  6. 迢递钿车路:遥远的归途,指向未来的希望。
  7. 留难住:情感难以留住,表现出无奈与不舍。
  8. 片风丝雨:微风细雨,渲染出忧伤的气氛。
  9. 苦忆伤离处:深切怀念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心中的苦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游丝”,增强了情感的缥缈感。
  • 拟人: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整体意境更为生动。
  • 对仗:如“片风丝雨”,体现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春天的结束及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乡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杨柳:常用于表达柔美与思念,象征离别的愁苦。
  • 南云:代表遥远的思念与追求,富有诗意。
  • 风雨:象征着忧伤与苦楚,渲染悲伤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近阑干”中“阑干”指的是什么? A. 阳台
    B. 河岸
    C. 山峰

  2. 诗中提到的“游丝”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流逝的时间
    C. 纷飞的情感

  3. “极目南云”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与渴望
    C. 绝望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秦观《鹊桥仙》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赵尊岳《点绛唇 其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赵尊岳更多地通过春天的意象传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往昔的深情回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