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日义乌道上寄潘义荣》

时间: 2025-02-04 13:30:55

天风生暮寒,一夜新雪积。

迟明兀箯舆,乱入山径窄。

茅檐两三家,鸡犬不见迹。

冬令顷弗严,草木僭春色。

愆阳入桃杏,弄暖浪蕊坼。

肃然变霜威,犯者辄衰息。

独馀山上松,不动与寒敌。

十丈伟标致,四面风淅沥。

时于翠叶中,碎挂琼玉白。

忘我道路叹,但觉心志怿。

拥鼻作孤吟,清思浩无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三日义乌道上寄潘义荣
作者:郑刚中

天风生暮寒,一夜新雪积。
迟明兀箯舆,乱入山径窄。
茅檐两三家,鸡犬不见迹。
冬令顷弗严,草木僭春色。
愆阳入桃杏,弄暖浪蕊坼。
肃然变霜威,犯者辄衰息。
独馀山上松,不动与寒敌。
十丈伟标致,四面风淅沥。
时于翠叶中,碎挂琼玉白。
忘我道路叹,但觉心志怿。
拥鼻作孤吟,清思浩无极。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天,天风带来凛冽的寒气,一夜之间新雪堆积。天亮时,马车在狭窄的山径上缓缓前行。路旁两三户茅草屋,连鸡犬的踪迹都看不见。冬天来临时并不严寒,草木却仿佛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阳光透过桃杏花,暖意荡漾,花蕊纷纷绽放。霜威肃然,犯者都感到衰弱。唯有山上的松树,依然挺立,与寒冷抗争。十丈高的标致,四周风声淅沥。在翠绿的叶子上,碎片般挂着晶莹的雪白。忘却道路的叹息,只觉心中志趣愉悦。捂着鼻子独自吟唱,清澈的思想浩瀚无边。

注释

  • 兀箯舆:指的是缓慢行驶的马车。
  • 顷弗严:指的是冬天不算严寒。
  • 草木僭春色:草木似乎提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 愆阳:指的是早春的阳光。
  • 弄暖浪蕊坼:暖阳使花蕊纷纷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溪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正值冬季,诗人在旅途中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在义乌道上,诗人感受到冬日的寒冷和春天的气息交织,抒发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个人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腊月三日义乌道上寄潘义荣》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山水诗。全诗以寒冷的冬景开篇,描绘了天风、积雪、狭窄的山径以及隐匿的茅屋,展现了冬日的凛冽。然而,在这寒冷中,诗人却感受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草木的春色似乎在冬日的阳光下悄然绽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多次运用自然意象,如“天风”、“新雪”、“桃杏”,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独馀山上松”,象征着坚持与不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与对于孤独的接受。

整首诗的情感在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后以“清思浩无极”收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孤独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风生暮寒:描绘了寒风带来的冬日寒意。
  • 一夜新雪积:强调了雪的积累,增加了冬天的氛围。
  • 迟明兀箯舆:描写了早晨马车行驶的情景。
  • 乱入山径窄:道路狭窄,行车不便。
  • 茅檐两三家:乡村的宁静,几户人家,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鸡犬不见迹:显示出乡村的冷清。
  • 冬令顷弗严:虽然是冬天,但并不严寒。
  • 草木僭春色:草木似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愆阳入桃杏:早春的阳光照耀桃杏树。
  • 弄暖浪蕊坼:阳光使花蕊绽放。
  • 肃然变霜威:霜威的威势令人肃然起敬。
  • 犯者辄衰息:触犯霜威的人都会感到疲惫。
  • 独馀山上松:唯独山上的松树依然挺立。
  • 十丈伟标致:描述松树的伟岸。
  • 四面风淅沥:周围风声淅沥,增添了气氛。
  • 时于翠叶中:在翠绿的叶子之间。
  • 碎挂琼玉白:雪花如玉般挂在树上。
  • 忘我道路叹:忘却了路途的艰辛。
  • 但觉心志怿:只觉得心中愉悦。
  • 拥鼻作孤吟:捂着鼻子吟唱,表现孤独的吟唱。
  • 清思浩无极:清澈的思绪无边无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玉白”比喻雪的晶莹剔透。
  • 拟人:草木“僭春色”,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冬季寒冷中,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在孤独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风: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严酷。
  • 新雪:代表纯洁与宁静。
  • 桃杏:象征春天的希望和生命的复苏。
  • 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
  • 琼玉白:象征美丽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檐两三家”表达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冷清的乡村
    C. 繁盛的花园
    答案:B

  2. 诗中“草木僭春色”意指什么?
    A. 草木提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B. 草木在冬天凋零
    C. 草木生长茂盛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清思浩无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与思考
    C. 激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希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示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郑刚中的这首诗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郑刚中更注重冬天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郑刚中诗集》

相关诗句

天风生暮寒,一夜新雪积。下一句是什么

迟明兀箯舆,乱入山径窄。上一句是什么

迟明兀箯舆,乱入山径窄。下一句是什么

茅檐两三家,鸡犬不见迹。上一句是什么

茅檐两三家,鸡犬不见迹。下一句是什么

冬令顷弗严,草木僭春色。上一句是什么

冬令顷弗严,草木僭春色。下一句是什么

愆阳入桃杏,弄暖浪蕊坼。上一句是什么

愆阳入桃杏,弄暖浪蕊坼。下一句是什么

肃然变霜威,犯者辄衰息。上一句是什么

肃然变霜威,犯者辄衰息。下一句是什么

独馀山上松,不动与寒敌。上一句是什么

独馀山上松,不动与寒敌。下一句是什么

十丈伟标致,四面风淅沥。上一句是什么

十丈伟标致,四面风淅沥。下一句是什么

时于翠叶中,碎挂琼玉白。上一句是什么

时于翠叶中,碎挂琼玉白。下一句是什么

忘我道路叹,但觉心志怿。上一句是什么

天风生暮寒,下一句是什么

一夜新雪积。上一句是什么

一夜新雪积。下一句是什么

迟明兀箯舆,上一句是什么

迟明兀箯舆,下一句是什么

乱入山径窄。上一句是什么

乱入山径窄。下一句是什么

茅檐两三家,上一句是什么

茅檐两三家,下一句是什么

鸡犬不见迹。上一句是什么

鸡犬不见迹。下一句是什么

冬令顷弗严,上一句是什么

冬令顷弗严,下一句是什么

草木僭春色。上一句是什么

草木僭春色。下一句是什么

愆阳入桃杏,上一句是什么

愆阳入桃杏,下一句是什么

弄暖浪蕊坼。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