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题汪氏姑小照》
时间: 2025-01-26 05:2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煞人生,髫龄易过,几年同笑同颦。
征帆开后,闲想到黄昏。
多少香闺旧事,空赢得岁月犹存。
销魂处,柳棉荡日,病起见残春。
何人传妙笔,月添风采,花助精神。
道梦里,常逢毕竟非真。
此际披图见也,易当日未扫眉痕。
云山外,近来乐否,无计共芳樽。
白话文翻译:
人生真让人恨,青春年少容易逝去,几年来总是一同欢笑一同愁苦。
随着船帆启航之后,闲暇时常想起黄昏的情景。
多少在香闺中发生的旧事,最终只留下岁月的痕迹。
在那销魂的地方,柳絮随风飘荡,病体坐起时只见残春。
是谁在传达佳作,月色增添了风采,花儿也助长了精神。
梦中常常相逢,实则终究不是真实的。
如今披开图卷看见的,难免让人想起当年的未扫眉痕。
在云山之外,近来快乐否?无从共饮芳樽。
注释:
- 恨煞:极其恨,恨得要命。
- 髫龄:指儿童时期,形容年纪小。
- 征帆:出征的船帆,象征旅途或人生的旅程。
- 香闺:指闺房,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居所。
- 销魂:形容心神失去控制,极为痴迷。
- 柳棉:指柳树的种子,随风飘荡的样子。
- 病起见残春:生病时看到的已然逝去的春天。
典故解析:
“月添风采,花助精神”中提到的“月”和“花”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与情感,而“香闺旧事”则引发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盘珠,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诗中可见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题汪氏姑小照》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回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恨煞人生”引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痛惜。接着,通过“髫龄易过,几年同笑同颦”描绘了与友人一起渡过的欢乐时光,展现了青春的短暂与珍贵。
在“征帆开后,闲想到黄昏”中,诗人用船帆启航比喻人生的旅程,而黄昏则暗示着生命的晚期,寓意深远。接下来的“多少香闺旧事,空赢得岁月犹存”则回忆了美好却已逝去的往事,令人感到惋惜。
“销魂处,柳棉荡日,病起见残春”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春天残景,透出一丝无奈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提及“云山外,近来乐否”,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给人一种孤独又温馨的感觉。
整首诗情感丰富,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煞人生:对人生短暂的怨恨。
- 髫龄易过:青春年少转瞬即逝。
- 几年同笑同颦:与友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 征帆开后,闲想到黄昏:人生旅途开启后,偶尔想起生命的黄昏。
- 多少香闺旧事:回忆起的温馨往事。
- 空赢得岁月犹存:这些往事只是在岁月中留下痕迹。
- 销魂处,柳棉荡日:描绘柳树飘荡的景象,令人神驰。
- 病起见残春:生病时看到的却是逝去的春天。
- 何人传妙笔:渴望有人创造美好艺术。
- 月添风采,花助精神:美景增添了精神的愉悦。
- 道梦里,常逢毕竟非真:梦境中的相遇终究不是真实的。
- 此际披图见也:现在打开的画卷。
- 易当日未扫眉痕:回忆起往日未曾扫去的痕迹。
- 云山外,近来乐否:关心远方友人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航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拟人:柳棉的“荡”,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月添风采,花助精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感叹人生的短暂与青春的易逝。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友人及往事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黄昏:代表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香闺:暗示温馨的回忆与女性的情感世界。
- 柳棉: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髫龄”指的是哪个年龄阶段? A. 青春期
B. 儿童期
C. 中年期 -
“月添风采,花助精神”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的事物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云山外”表示什么? A. 远方的友人
B. 未来的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叹青春与爱情的无常。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庄盘珠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对美好时光与青春流逝有深刻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庄盘珠则更为平淡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含庄盘珠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对古诗词的分析与理解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