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4-27 14:46:27

天上玉栏花已折,人间方士术何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上玉栏花已折,人间方士术何施。

白话文翻译:

天上的美丽花朵已经凋谢,而人间的方士(道士)又能施展什么法术呢?

注释:

  1. 玉栏:这里指的是天上的美丽花朵,象征着仙境或美好事物。
  2. 方士:古代道士,专精于道教的修炼和术数,常被认为能施展神奇的法术。
  3. 术何施:指的是有何方法或能力可以施展。

典故解析:

“玉栏”象征着美好和高贵,可能引申为仙界的事物;而“方士”则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追求长生和超越世俗的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天上与人间的境遇,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承禧,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对自然美的描写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人文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天上花朵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并对人间修道者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间与天上两种境界的差异。开头“天上玉栏花已折”,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凋零的美,仿佛是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逝去。花朵常常被视为美好与生命的象征,而“已折”则暗示着美好的消失与无常。

接下来的“人间方士术何施”则引发读者思考:即使是方士,掌握着道教的高深技艺,面对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不仅是对方士能力的质疑,更是对人类自身能力的反思。在这两句诗中,蔡承禧将仙界的美与人间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失落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哲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天上”与“人间”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展现了宋代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天上玉栏花已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天上的花象征着理想与美。
    • “人间方士术何施”:则转向现实,提出质疑,方士再高明的术法也无法挽回已逝的美好。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上的花朵比作美好事物,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比: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突出美好的无常与现实的无奈。
  3. 主题思想

    • 诗歌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意象分析:

  1. “玉栏”:象征着美好、高贵与理想的境界。
  2. “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传达出对逝去的怀念。
  3. “方士”:象征着追求长生与超越世俗的道教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上玉栏”指的是什么?

    • A. 地上的花
    • B. 天上的美丽花朵
    • C. 方士的法术
  2. “人间方士术何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方士的崇拜
    • B. 对现实无奈的质疑
    • C. 对生命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探讨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蔡承禧的《句》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生命的无常,但蔡承禧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怀念,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集》
  2. 《中国古代诗歌史》
  3. 《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