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时间: 2025-01-27 03:24:42

吴波绿尽回肠路。

又送客桥西去。

晚色年芳长暗度。

水滨鸥榭,木棉莺户。

知是愁来处。

良游莫共伤春暮。

画壁犹歌旧时句。

蹋马花街红寸许。

绕阑呼酒,倚帘吹絮。

一曲潇湘雨。

意思解释

青玉案

作者: 郑文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吴波绿尽回肠路。又送客桥西去。晚色年芳长暗度。水滨鸥榭,木棉莺户。知是愁来处。良游莫共伤春暮。画壁犹歌旧时句。蹋马花街红寸许。绕阑呼酒,倚帘吹絮。一曲潇湘雨。


白话文翻译:

在绿波荡漾的水边,我的心情波动不已。又一次送走了客人,桥的西边渐行渐远。晚色如水,年华似花,暗淡无光。水边的鸥鸟,木棉花旁的莺鸣,知道是愁苦的来源。美好的游玩时光,莫要在这春末的时光里感到伤感。画壁上仍然唱着旧时的诗句,马蹄踏过花街,花瓣如红尘般缤纷。绕着栏杆呼唤酒,倚着帘子听那飞絮。一曲潇湘雨,愈发令人感伤。


注释:

  • 吴波: 指的是吴地的水波,常用来象征江南的风景。
  • 回肠路: 回肠,指内心的苦楚,路则是指行走的道路。
  • 鸥榭: 鸥鸟栖息的地方,象征宁静。
  • 木棉: 一种花,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良游: 美好的游玩。
  • 画壁: 墙壁上画的画,常用来比喻旧时的情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潇湘雨”可能指代的是“潇湘”地区的细雨,常用来表达柔情与愁绪,源自于古代文人对湘水的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江南自然美景及人文情怀。其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青玉案》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常通过诗词抒发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描写春日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青玉案》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词作,诗人在描绘春日景致的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开头的“吴波绿尽”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更引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失落。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通过“送客桥西去”这一场景,表现了离愁别绪,仿佛在诉说着与友人别离的不舍。

“晚色年芳长暗度”,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似乎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美好。水边的鸥鸟和木棉花,象征着宁静与繁华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

“良游莫共伤春暮”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透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最后的“潇湘雨”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以雨来象征泪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这首词在意象的构建、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成功,是清代词作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波绿尽回肠路: 描绘江南水波的美景,暗示内心的惆怅。
  2. 又送客桥西去: 表达离别的情景,带出情感的波动。
  3. 晚色年芳长暗度: 夕阳西下,时光流逝,感叹青春易逝。
  4. 水滨鸥榭,木棉莺户: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宁静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5. 知是愁来处: 直接表白内心的悲伤与愁苦。
  6. 良游莫共伤春暮: 希望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让伤感侵蚀快乐。
  7. 画壁犹歌旧时句: 旧时的诗句仍在耳边回响,怀念过去。
  8. 蹋马花街红寸许: 细腻描写春天的花街,展现美丽的景象。
  9. 绕阑呼酒,倚帘吹絮: 喝酒吟唱,享受这一刻的闲适。
  10. 一曲潇湘雨: 以雨点引出诗人的情感,给人以感伤的联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吴波绿尽”比喻内心的苦闷。
  • 对仗: 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如“水滨鸥榭,木棉莺户”。
  • 拟人: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如“画壁犹歌旧时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离别与伤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青春的惋惜,同时通过江南的自然景色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波: 代表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
  • : 象征自由与无忧。
  • 木棉: 代表春天的繁华与短暂。
  • 潇湘: 代表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吴波绿尽”中的“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江西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潇湘雨”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 诗中“良游莫共伤春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对/错)

答案:

  1. B
  2. 愁苦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郑文焯的《青玉案》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但郑文焯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