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时间: 2025-01-27 03:57:24

暮来思远客,独立在东田。

片雨无妨景,残虹不映天。

别愁逢夏果,归兴入秋蝉。

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作者: 李端 〔唐代〕

暮来思远客,独立在东田。
片雨无妨景,残虹不映天。
别愁逢夏果,归兴入秋蝉。
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思念远方的客人,独自在东田中伫立。
细雨轻洒,景色依然秀美,残存的彩虹却不再映照天空。
离别的愁苦让我在夏天遇到丰硕的果实,归家的兴致却在秋蝉的鸣叫中升起。
不要因为官场的风气而妨碍自己的志向,陶渊明未必就是贤人。

注释:

  • 暮来:傍晚时分。
  • 思远客:思念远方的朋友或客人。
  • 独立:独自站立。
  • 片雨:细小的雨。
  • 无妨:没有妨碍,意为不影响。
  • 残虹:残余的彩虹。
  • 别愁:离别的忧愁。
  • 逢夏果:遇到夏天的果实,象征丰收。
  • 归兴:回家的兴致。
  • 隳官意:损害官场的意图。
  • 陶潜: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而闻名。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选择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诗中提到陶渊明,意在强调个人理想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子贞,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端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蕴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情感。

诗歌鉴赏:

《晚游东田寄司空曙》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暮来思远客”引出情感,设定了一个孤独的傍晚场景,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片雨无妨景,残虹不映天”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凋零,体现了作者在面对景色时的淡然态度。

“别愁逢夏果,归兴入秋蝉”两句则将离愁和归兴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则是作者对世俗和官场的反思,提醒读者不要被官场的风气所左右,强调个人志向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来思远客:傍晚时分,思念着远方的朋友,表达孤独与思念之情。
  2. 独立在东田:独自站在东田,突出孤独的状态。
  3. 片雨无妨景:细雨轻洒并不妨碍美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4. 残虹不映天:彩虹已经残缺,不再映照天空,暗示美好的事物总会消逝。
  5. 别愁逢夏果:离别的愁苦让我在丰收的季节里感到忧伤。
  6. 归兴入秋蝉:回家的兴趣随着秋天蝉鸣的声音而升起,象征着归属感。
  7. 莫作隳官意:不要因为官场的风气而影响自己的志向。
  8. 陶潜未必贤: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暗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结合,增加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别愁”和“归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细雨、残虹、夏果、秋蝉的排列,展示了多样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世俗的批判。通过描写自然与人生的交织,表达个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田:象征自然与心灵的归宿。
  • 雨与虹:代表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夏果与秋蝉:象征丰收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的“片雨无妨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厌恶
    B. 对自然的欣赏
    C. 对生活的失望

  3. 诗中提到的“归兴入秋蝉”意味着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对归家的期待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本诗相比较,李白的诗歌更强调豪迈与奔放,而李端的诗则倾向于内心的细腻与思索。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现实的困境,李端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端的诗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