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落枕鸿声》
时间: 2025-01-26 04:4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落枕鸿声
作者: 陈著 〔宋代〕
落枕鸿声,龙山梦蓦然惊觉。
还堪喜木樨香底,鹊声翻晓。
弄雨未成霜意懒,望寒先怯山容老。
最难逢无一点西风,惊乌帽。
竹叶酒,倾杯小。
橙齑鲙,银盆好。
称良辰欢宴,及今年少。
须信从来黄菊寿,未应便放青霜恼。
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被鸿雁的声音惊醒,龙山的梦境突然中断。
但仍能在秋天的桂花香中欣喜,听到喜鹊的鸣叫翻过了黎明。
细雨未能化作霜意,望着寒冷的山容不免有些怯懦。
最难得的却是没有一丝西风,惊扰了我的乌帽。
竹叶酒,斟满小杯。
橙皮和鲙鱼,银盆盛放得真好。
称颂这良辰美景,和年轻的时光相伴。
应当相信历来的黄菊是能长寿的,不必因青霜的来袭而恼怒。
只看花开花落日日皆是重阳,金尊斟满酒。
注释:
- 落枕:指因睡姿不当而导致的脖子酸痛,或形容梦境中的惊醒。
- 鸿声:鸿雁的叫声,常象征着孤独或思乡。
- 木樨:桂花,秋季常见的香花。
- 鹊声翻晓:喜鹊的叫声,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 弄雨未成霜意懒:形容细雨未成霜,表示天气变化的懒惰。
- 黄菊寿:黄菊花在重阳节有长寿的象征。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较少被后人熟知,但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短暂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落枕鸿声》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开头以“落枕鸿声”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氛围,鸿声不仅是梦中的回响,也是对远方的呼唤。接着,诗人转向对周围景象的描绘,桂花的香气和晨曦中的喜鹊声,暗示着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和喜悦。
中间部分的“弄雨未成霜意懒”,表现出秋天特有的惆怅与懒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尤其是“最难逢无一点西风,惊乌帽”,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最后通过“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来总结,重阳节的象征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枕鸿声:起句以梦境的惊醒开始,营造孤寂感。
- 龙山梦蓦然惊觉:梦境的突然中断,反映内心的不安。
- 还堪喜木樨香底,鹊声翻晓:自然景象带来的愉悦感。
- 弄雨未成霜意懒:表明秋意渐浓,情感的懒散。
- 望寒先怯山容老: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时光的惧怕。
- 最难逢无一点西风:西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竹叶酒,倾杯小:借酒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 橙齑鲙,银盆好:描绘宴席上的美食,体现盛情。
- 称良辰欢宴,及今年少:时光的流逝与欢聚的珍贵。
- 须信从来黄菊寿:强调传统文化与长寿的关连。
- 未应便放青霜恼:对自然变化的淡然。
- 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最后以重阳的象征来总结,强调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黄菊寿”)、拟人(如“鹊声翻晓”)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工整,增添了词作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声:孤独与思乡。
- 木樨香:秋天的喜悦与温馨。
- 竹叶酒:生活的享受。
- 黄菊:长寿与传统文化。
- 重阳:时光的流逝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木樨”指的是哪种花?
- A. 牡丹
- B. 桂花
- C. 菊花
-
“称良辰欢宴”中“良辰”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
- B. 美好的时光
- C. 春天
-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珍惜与感慨
- C.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情感细腻,描绘秋景。
诗词对比:
- 陈著与李白在表达自然景象的手法上存在差异,李白偏向于豪放,而陈著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