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观用陶元亭归田园居韵》
时间: 2025-01-26 04:0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麻麦在东阡,桑枯在南陌。
鸟飞鱼在渊,生意各自适。
相逢如相知,非苟旦与夕。
此心乃平生,谁能开閒隙。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
役役本无名,于何见劳绩。
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
白话文翻译
东边的田地里长着麻和麦,南边的地里桑树已经枯萎。
鸟儿在天空飞翔,鱼儿在深渊游动,各自生活得自在。
相遇时如同老朋友,绝不是白天与黑夜的短暂交会。
我这一颗心,平生所追求,谁能打破我内心的宁静?
唉,那些人啊,难道只为形体所驱使吗?
辛勤劳作本无名分,又何必去追求那些成就呢?
富贵的死去是可以除去的,而清闲的生活终究是有益的。
注释
- 阡:田埂,指田地的界线。
- 陌:指田地间的小路。
- 生意:生活的状态或情趣。
- 閒隙:指心灵的空闲与宁静。
- 役:劳役,指被工作所驱使。
- 劳绩:辛勤工作所得到的成果。
- 富贵:指富裕和显贵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为文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思考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清闲、自在生活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麻麦、桑树、飞鸟、游鱼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相逢如相知”的比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着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契合。
在描写生活的不同状态时,诗人对“生意各自适”的观察,展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的智慧。诗中“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则表达了对世俗忙碌的批判,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是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使这首诗在平和中显得更为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麻麦在东阡,桑枯在南陌:描述了乡村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衰败。
- 鸟飞鱼在渊,生意各自适:鸟与鱼在各自的环境中自由自在,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选择。
- 相逢如相知,非苟旦与夕:人与自然的相遇是深刻的,不是表面的交往。
- 此心乃平生,谁能开閒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质疑外界的干扰。
-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批判那些只为生存而忙碌的人。
- 役役本无名,于何见劳绩:强调劳作本身没有意义,追求成果更无必要。
- 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富贵可以逝去,而清闲的生活则是长久的福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相逢如相知”比喻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
- 对仗:如“鸟飞鱼在渊”与“麻麦在东阡”形成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生命,增强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反映出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批判繁忙世俗的虚无,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内在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麻麦: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基础。
- 桑枯:代表着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 鸟飞鱼在渊:象征自由和生机。
- 富贵:指世俗的成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逢如相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友情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时间的流逝 -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这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A) 富贵的追求
B) 繁忙的生活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 B) 繁忙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陈著的这首诗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两者都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但在情感基调上,陈著的诗更显沉思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陶渊明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