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九日登三老峰
作者: 释函是 〔明代〕
原文展示:
叶落万山紫,披云信短筇。
恰逢重九日,独上最高峰。
海色连秋汉,风声杂晚钟。
黄花今又醉,犹是去年侬。
白话文翻译:
落叶染红了万山,披着云雾我信步行走。
正值重阳佳节,我独自登上最高峰。
海天的色彩与秋天相连,风声里夹杂着晚钟的声音。
黄花又一次让我陶醉,犹如去年的那份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叶落万山紫:形容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山色变得紫红。
- 披云信短筇:披着云雾,手持短拐杖,表示行走在山间。
- 重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最高峰:指三老峰,是登山的目的地。
- 海色连秋汉:海的颜色与秋天的天空相连。
- 风声杂晚钟:风声中夹杂着钟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黄花今又醉: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易经》的“九”字,象征长寿和健康,古人有在此日登高望远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是,明代僧人,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登三老峰》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重阳节习俗的诗。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独自一人攀登高峰,享受天高云淡的秋日美景。首句“叶落万山紫”,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展现出万山的萧瑟之美。接着“披云信短筇”,诗人以“信短筇”的形象,传达了他在自然中行走的悠然自得。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日子,诗人借此机会独享登高的乐趣,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接下来的“海色连秋汉”,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广阔的视野,表现出诗人心胸开阔的气度。最后两句“黄花今又醉,犹是去年侬”,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秋天的永恒轮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落万山紫: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营造出一幅秋色如画的景象。
- 披云信短筇:表现诗人轻松愉悦的登山状态。
- 恰逢重九日:强调时间的特殊性,增强节日的氛围。
- 独上最高峰:突出诗人独处自然的状态,展现孤独与宁静。
- 海色连秋汉:意象丰富,海天相连,象征广阔无边的自然。
- 风声杂晚钟:描绘出宁静的晚秋景致,增添诗意。
- 黄花今又醉:表现对黄花的感情,象征着美好与留恋。
- 犹是去年侬:对过去的怀念,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习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落:秋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无常。
- 云:自由与变化的象征,暗示人生的起伏。
- 重阳:长寿和健康的象征,承载着文化传统。
- 黄花:菊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同时也是秋天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诗人独自登上了哪个地方?
- A. 山谷
- B. 最高峰
- C. 河边
-
“海色连秋汉”中“秋汉”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天空
- B. 秋天的海
- C. 秋天的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以登高为主题,王之涣的诗更多表现豪迈之情,而释函是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