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26 03:3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陈造 〔宋代〕
樽俎天风度,亭高眼界宽。
江山对吹帽,烟雨入凭栏。
蚁酒倾灵液,霜花碎辟寒。
乐长回过雁,香细霭双狻。
乐事酬佳节,千金命一欢。
灯前唤归骑,星汉已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和友人们在高处的亭子上,举杯畅饮,目视远方的江山,感受到自然的美和节日的欢愉。酒杯中倾倒着美酒,霜花在寒风中飘散。诗人回想起快乐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对节日的珍惜与喜悦。在灯下呼唤归来的骑士时,仰望星空,已是夜深。
注释:
- 樽俎:樽,酒器;俎,祭祀用的案子。这里指宴席。
- 亭高:指高高的亭子,象征视野开阔。
- 烟雨:细雨,常用于描绘愁绪,亦有朦胧之美。
- 蚁酒:特殊的美酒,形容酒的美妙。
- 霜花:秋天的霜,象征寒冷和凋零。
- 乐长:欢乐久长,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香细霭:香气缭绕,形象生动。
- 千金:形容极其珍贵。
- 灯前:灯下,指夜晚的温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造,字子和,号山人,宋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趣盎然著称,常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情美。
创作背景: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时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借助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美景,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风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自然而然的快乐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第一联“樽俎天风度,亭高眼界宽”,开篇便设定了高远的视角,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情怀。接下来的“江山对吹帽,烟雨入凭栏”,则描绘了眼前的江山与远方的烟雨,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人生的无常。
“蚁酒倾灵液,霜花碎辟寒”一联,通过酒与霜花的对比,体现了欢愉与寒冷的交错,暗示着生活中的欢乐与惆怅并存。随着“乐长回过雁,香细霭双狻”,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快乐时光,表现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最后两句“乐事酬佳节,千金命一欢;灯前唤归骑,星汉已阑干”,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节日的重视,以及对朋友的呼唤与期待,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氛围。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渗透着人性的温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樽俎天风度:宴席高雅,风度翩翩,展现出一种气派。
- 亭高眼界宽:高处的亭子,视野开阔,象征着心胸的宽广。
- 江山对吹帽:远望江山,帽子随风而动,生动形象。
- 烟雨入凭栏:细雨缭绕,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 蚁酒倾灵液:美酒倾洒,表现出酒的珍稀与美好。
- 霜花碎辟寒:霜花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寒冷的来临。
- 乐长回过雁:欢快的时光如大雁飞过,难以忘怀。
- 香细霭双狻:香气弥漫,形成独特的氛围。
- 乐事酬佳节:欢庆佳节,展现出节日的热闹。
- 千金命一欢:乐事如金,珍贵而难得。
- 灯前唤归骑:在灯光下呼唤归来的朋友,体现了团聚的渴望。
- 星汉已阑干:夜空繁星,已接近深夜,展现出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樽俎天风度,亭高眼界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酒比作灵液,增强了酒的珍贵感。
- 拟人:如“霜花碎辟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节日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期待,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团聚的温暖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樽:象征着欢庆的宴席。
- 亭:高高的亭子,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心胸。
- 江山:自然之美,代表着壮美的风景。
- 烟雨: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思绪的缥缈。
- 霜花:季节的变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樽俎天风度”中“樽”和“俎”分别代表什么?
- A. 酒器和祭祀用具
- B. 书籍和笔
- C. 植物和动物
-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思念和期待
- C. 嫉妒
答案:
- B. 重阳节
- A. 酒器和祭祀用具
- B. 思念和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九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涉及重阳节,但陈造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节日的欢愉,而王维则更强调思乡与兄弟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