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客自蜀归,贻一湘竹杖,铜为首尾,启之可作旱烟管用。戏赋》
时间: 2025-04-27 08:1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客自蜀归,贻一湘竹杖,铜为首尾,启之可作旱烟管用。戏赋
作者:聂树楷 〔清代〕
三尺琅玕紫。范青铜,月镰霞杵,横颠竖趾。
入手宛承灵寿赐,筇竹一枝差拟。
喜拄地声闻铿尔。临水登山堪济胜,
步慵时,不碍身斜倚。
坚挺节直如矢。烟霞久癖难湔洗。
旋启螺,忽开双眼,灵通个里。
陡觉氤氲萦齿颊,香赛澧兰沅芷。
还待把精神振起,莫笑一身兼二役。
想扶危舒困无殊理。
缄汝口,我行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竹杖的美丽形态和其背后象征的精神。诗人用“琅玕紫”、“青铜”等词汇来形容竹杖的颜色和材质,表现出它的珍贵和坚固。竹杖不但可以支撑身体,声响铿锵,给人以力量;同时,它也能伴随诗人登山临水,享受自然的美景。诗中提到的“烟霞”则象征着诗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要振作精神,虽然身兼多重角色,但仍要努力前行。“缄汝口,我行矣”的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即将启程的决心。
注释
- 琅玕紫:琅玕是一种美玉,紫色则表明其高贵的色彩。
- 青铜:古代金属材料,象征着坚固和耐用。
- 筇竹:指一种竹子,常用于制作杖。
- 氤氲:形容烟雾或气氛朦胧的样子。
- 澧兰沅芷:指的是沅水、澧水等地的兰花和芷草,象征着芬芳的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树楷,清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雅致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从蜀地归来之际,带回了一根竹杖,象征着旅途的回忆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旅行中获得灵感,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竹杖的形态及其象征意义,融汇了自然与人文的情感。开篇便以“琅玕紫”与“青铜”描绘竹杖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的珍视。诗中多次提及“临水登山”,既暗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诗句中“喜拄地声闻铿尔”生动地表现出竹杖在地面上的清脆声响,传达出一种力量感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中段提到的“烟霞久癖难湔洗”,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尽管生活中充满困扰,但自然的美好仍让他难以割舍。最后,诗人以“缄汝口,我行矣”结束,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显示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将继续前行的决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尺琅玕紫”:形容竹杖的颜色美丽、珍贵。
- “入手宛承灵寿赐”:持杖的手感受到其神秘的力量。
- “喜拄地声闻铿尔”:竹杖与地面的撞击声响,给人力量的感觉。
- “坚挺节直如矢”:竹杖的形态坚固挺拔,象征着诗人的志向。
- “旋启螺,忽开双眼”:象征着对自然的领悟和启发。
- “香赛澧兰沅芷”:自然的芬芳,激发了诗人的灵感。
- “莫笑一身兼二役”:自嘲身兼多职,仍然追求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杖比作灵寿的赐予。
- 拟人:竹杖似乎有了生命,能发出声音。
- 对仗:如“坚挺节直如矢”与“烟霞久癖难湔洗”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竹杖:象征着支持与力量,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烟霞:代表自然的神秘与美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青铜、琅玕:象征珍贵、坚固,反映了诗人对事物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琅玕紫”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美玉
- C. 一种音乐
-
“喜拄地声闻铿尔”中的“铿尔”表示什么?
- A. 水声
- B. 竹杖撞击声
- C. 风声
-
诗人最后一句“缄汝口,我行矣”意指什么?
- A. 离开
- B. 停留
- C. 说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聂树楷的《金缕曲》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与物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切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王维的作品则更注重静谧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聂树楷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金缕曲》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