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27 03:3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谭献 〔清代〕
离思无昏晓。
不分明东风吹断,旧时颦笑。
疏雨重帘烟漠漠,
花色雨中新好。
又只怕人随花老。
珍重乍来双燕子,
问玉骢,何处嘶芳草。
腰带减,更多少。
春衫裁剪浑抛了。
盼长亭行人不见,
飞云缥缈。
一纸音书和泪读,
却恨眼昏字小。
见说是天涯春到。
梦倚房栊通一顾,
奈醒来,各自闲烦恼。
知两地,怨啼鸟。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思绪没有白天和黑夜的界限。
东风已经吹散了我对往日笑颜的留恋。
稀疏的细雨透过重重的帘幕,烟雾朦胧,
花色在雨中显得格外娇美。
我只怕人会随着花的凋谢而渐渐老去。
珍惜这难得的双燕子归来,
我问那骏马,芳草地在哪里嘶鸣?
腰带松了,衣衫又减少了多少?
春装已经裁剪得几乎抛弃了。
盼望在长亭送行的行人不见,
飞云在天边飘渺。
一纸音书,泪水交融地读着,
却恨眼睛昏花,字迹太小。
听说天涯也迎来了春天。
梦中倚靠窗棂偷偷一瞥,
奈何醒来后,各自都在闲愁苦恼。
知道两地相隔,恨那啼叫的鸟儿。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思:离别的思绪。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疏雨、重帘:细雨、厚重的窗帘。
- 玉骢:美丽的马,古代指骏马。
- 飞云:浮云,形容遥远的感觉。
- 音书:书信,音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长亭”指的是古代送别时常见的长亭,象征离别的场所;而“燕子”则常象征春天与重聚,暗含对旧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词人,以词作著称。其作品常表现离愁别绪,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金缕曲》作于情感波动之际,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情感的普遍认同。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感受。开篇即以“离思无昏晓”引入,表明思念之情如影随形,既有白天的清晰,又有黑夜的迷蒙。东风的吹断象征着往日的欢笑已成过往,而细雨和花色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暗示着离别后那种惆怅与无奈。
词中通过“珍重乍来双燕子”传达出对重聚的渴望,而“问玉骢,何处嘶芳草”则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对往日欢笑的怀念愈发浓烈,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诗中反复提到的“各自闲烦恼”则使得整首词在情感上更加沉重,既有对离别的伤感,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体现了复杂的人生哲学。整首词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思无昏晓:表达思念的情感无时无刻,无法分昼夜。
- 不分明东风吹断,旧时颦笑:回忆旧时的欢笑被东风吹散,难以再现。
- 疏雨重帘烟漠漠:细雨朦胧,窗帘重重,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花色雨中新好:花在雨中显得格外娇美,象征着美好而脆弱的事物。
- 珍重乍来双燕子:燕子归来,暗示着春天和重聚的希望。
- 盼长亭行人不见:长亭象征离别,期待的人却不能出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东风”、“燕子”等意象比喻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腰带减,更多少”,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对旧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刻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和重聚,代表美好的希望。
- 东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到来。
- 花色:象征青春和美好,易逝而难以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
诗人对“燕子”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期待
C. 忽略 -
诗中“长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重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慨,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金缕曲》与《如梦令》对比:两者均表达离愁,但《金缕曲》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和无奈,而《如梦令》则更强调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选注》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美学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