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锦鸡》

时间: 2025-02-04 15:38:28

彩羽争鸾凤,雕笼饫稻粱。

见珍翻见困,语语怨文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锦鸡
彩羽争鸾凤,
雕笼饫稻粱。
见珍翻见困,
语语怨文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锦鸡的华美羽毛如同凤凰一般美丽,它被囚禁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生活在丰盛的稻米和粮食之中。然而,锦鸡虽然拥有珍贵的食物,却因被囚禁而感到困扰,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怨恨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注释:

  • 彩羽:指锦鸡的色彩斑斓的羽毛。
  • 鸾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丽与高贵。
  • 雕笼:精美雕刻的鸟笼,象征囚禁。
  • 饫稻粱:饱吃稻米和粮食,意指锦鸡的饮食条件优越。
  • 见珍翻见困:看到珍贵的食物却又感到困扰,表达了锦鸡的矛盾心情。
  • 语语怨文章: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命运的怨恨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鲁之裕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锦鸡的境况,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繁华背后所面临的困境和压抑。

诗歌鉴赏:

这首《咏锦鸡》以锦鸡为喻,展现了华丽与困境的对比。诗中“彩羽争鸾凤”一句,生动描绘了锦鸡那绚丽多彩的羽毛,仿佛它在与凤求凰的美丽进行竞争,从而引出对美的追求。然而,随后的“雕笼饫稻粱”则瞬间将这种美丽的追求与现实的囚禁对立起来。锦鸡虽然被丰盛的食物包围,但它的自由却被锁在了笼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诗中的“见珍翻见困”表达了锦鸡内心的矛盾,虽然它拥有一切物质条件,却因失去自由而感到困扰。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象征着那些在美好表象之下却被束缚的人们。

最后一句“语语怨文章”更是将锦鸡的无奈与怨恨具体化,仿佛它在用每一句话诉说着自己的不满。这不仅是锦鸡的心声,也可以视为诗人对现实的控诉。整首诗通过对锦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彩羽争鸾凤”:描绘锦鸡的羽毛色彩斑斓,象征其美丽。
    2. “雕笼饫稻粱”:锦鸡被关在精美的笼子里,虽然有丰富的食物,却无法自由。
    3. “见珍翻见困”:明明有珍贵的食物,却感到困扰,暗示内心的矛盾与苦恼。
    4. “语语怨文章”: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怨恨与无奈,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鸡的美丽比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全诗的结构紧凑,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锦鸡被赋予了情感,表达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自由与囚禁、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状况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锦鸡:象征美丽与自由的向往。
  • 雕笼:代表束缚与限制。
  • 稻粱:象征物质生活的富足,但又与自由的缺失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彩羽争鸾凤”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锦鸡的美丽
    • B. 锦鸡的困境
    • C. 锦鸡的自由
  2. “雕笼饫稻粱”中的“雕笼”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束缚
    • C. 财富
  3. 整首诗主要反映了哪种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和怨恨
    •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鹅》 - 骆宾王
  • 《画鸡》 - 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鲁之裕的《咏锦鸡》和骆宾王的《咏鹅》,两者都通过动物的描绘反映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但《咏鹅》更侧重于对自然状态的描绘,而《咏锦鸡》则突出了囚禁与内心矛盾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鲁之裕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动物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