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
作者:王十朋 〔宋代〕
畏日炎炎,梵香一炷熏亭院。
鼻根充满。好利心殊浅。
贝叶书名,名义谁能辨。
西风远。胜鬟不见。
喜见琼花面。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阳光下,我感到畏惧,亭院里熏着一炷梵香。
香气充盈鼻腔,然而我心中的贪欲却是如此肤浅。
贝叶上书写的名字,究竟是谁能辨认得出呢?
西风远去,曾经的美丽女子已不再见。
我喜悦地看到琼花的面容。
注释:
- 畏日炎炎:对炎热的天气感到畏惧、烦恼。
- 梵香:佛教用香,寓意清净、祥和。
- 鼻根充满:形容香气充盈鼻腔。
- 好利心殊浅:形容心中对利益的追求浅薄。
- 贝叶书名:贝叶经,古人记录的方式,象征知识或名义。
- 西风远:西风吹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胜鬟不见:美丽的女子不再出现。
- 琼花面:琼花形似美玉,象征美丽的事物。
典故解析:
“贝叶书名”暗指古代的文献记录方式,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琼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具有高雅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字子真,号云峰,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其词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王十朋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通过梵香的熏陶,感受到那种清幽与宁静。词中“鼻根充满”一句,浓烈的香气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对心灵的抚慰。王十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追求名利,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内心的空虚与肤浅。这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词中提到的“贝叶书名”,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也隐喻着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对外界名利的困惑。而“西风远”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结尾处提到的“喜见琼花面”,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虽然过去的美丽女子已不再,但那份对美的向往依然存在。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畏日炎炎:表达了对炎热夏日的畏惧,暗示外界环境的压迫。
- 梵香一炷熏亭院:通过梵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衬出内心的复杂感受。
- 鼻根充满:香气如影随形,表明情感的深度与感官的敏感。
- 好利心殊浅:直白地揭示了对物质利益追求的肤浅,内心的空虚感油然而生。
- 贝叶书名:知识与名义的象征,反映出对文化的思考。
- 西风远: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 胜鬟不见:美丽的女子远去,象征着失去的青春与美好。
- 喜见琼花面:在对往昔的追忆中,仍然保留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花”比喻美丽的事物,增加了诗的韵味。
- 拟人:通过“西风”的描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让环境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美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炎:象征着困扰与烦恼。
- 梵香: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清净。
- 贝叶:代表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琼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的事物。
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梵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用香
C. 书法作品 -
“好利心殊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利益的追求深刻
B. 对利益的追求肤浅
C. 对利益的无所谓 -
“西风远”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时间的流逝
C. 友情的消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十朋的《点绛唇 其十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但王十朋更侧重于内心的矛盾与深刻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