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得述庵书,相念甚厚,答书有剩纸,缀以小词》

时间: 2025-02-04 16:19:59

昔日周旋,定巢为拣寒枝可。

溷怜花堕。

天壤君知我。

今日凄凉,玉笛邀相和。

愁无那。

梦中春过。

侬且沧江卧。

意思解释

点绛唇·得述庵书,相念甚厚,答书有剩纸,缀以小词

作者: 金兆蕃 〔清代〕


原文展示:

昔日周旋,定巢为拣寒枝可。溷怜花堕。天壤君知我。今日凄凉,玉笛邀相和。愁无那。梦中春过。侬且沧江卧。


白话文翻译:

曾经交往时,愿意在寒枝上定巢。可怜花瓣堕落,天上地上,你是否知道我此刻的心情?如今感到凄凉,玉笛声中邀你共鸣,但愁苦无解。梦中春天已过,我只好在沧江边卧着。


注释:

  • 昔日周旋:过去交往、交情。
  • 寒枝:寒冷的树枝,象征孤独。
  • 溷怜花堕:可怜花瓣飘落,表达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 天壤君知我:天与地之间,你是否知道我的心情。
  • 玉笛:指优美的笛声,象征音乐与情感。
  • 愁无那:愁苦无解。
  • 沧江:指长江,象征流浪与孤独。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中的“寒枝”与“玉笛”均为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兆蕃,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抒发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与友人通信后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离别后的感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在写作上体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情感与独特风格。开篇以“昔日周旋”引入,展现了往日的亲密关系,与现在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寒枝”“花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以“天壤君知我”表达内心的孤独感,似乎在呼唤远方的朋友,渴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

“玉笛邀相和”则增添了一种音乐的美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在“愁无那”中,愁苦的情感达到顶点,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愈加显得无奈。最后两句,诗人选择在“沧江卧”,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孤独的沉淀,使得整首词在感伤中透出一丝沉静,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日周旋”:描绘过去的友谊。
    • “定巢为拣寒枝可”:暗示选择在艰难环境中安定。
    • “溷怜花堕”:表达对失去美好的哀伤。
    • “天壤君知我”:感叹孤独,期待理解。
    • “今日凄凉”:直面现实的苦涩。
    • “玉笛邀相和”:音乐作为情感的寄托。
    • “愁无那”:愁苦无解,情感的绝望。
    • “梦中春过”:梦境中的失落感。
    • “侬且沧江卧”:选择沉沦于孤独之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寒枝上的巢,象征脆弱。
    • 拟人:花的堕落被赋予了可怜的情感。
    • 对仗:词中存在的对仗结构,使得意境更加浓厚。
  •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去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情感的细腻与深邃使得整首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 寒枝:象征孤独和艰难处境。
  • 花堕:代表美好事物的失去与惋惜。
  • 玉笛:象征友谊与美好回忆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日周旋”指的是什么?

    • A. 未来的计划
    • B. 过去的交往
    • C. 现在的状态
    • D. 对未来的期待
  2. “玉笛邀相和”中的“玉笛”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友谊与共鸣
    • C. 失去的时间
    •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比较金兆蕃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金兆蕃更多地融入了孤独与忧伤,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精粹》
  • 《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