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不寐 其十九》
时间: 2025-01-11 14:5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不寐 其十九
气节文章世两难,真宜才子作言官。
时英争睹囊中草,大吏犹钦柱后冠。
按晋河山殊借色,趋朝霜雪正生寒。
共知足副澄清志,不忝鸣阳一凤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气节与文章常常是两难的选择,真正的才子应该成为言官。时下的英才争相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大官们却依然钦佩那些能在权力背后出头的人。从晋国的河山来看,情况与往日不同,朝廷之中,霜雪般的寒气正弥漫。大家都知道,满足于清澈的志向,不会辜负那只鸣叫的阳凤的期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气节:指人的气质和道德风范。
- 文章:指才华与文采。
- 言官:指在朝廷中负责言辞、谏言的人。
- 钦:敬重、钦佩。
- 澄清志:清晰而坚定的志向。
- 鸣阳:即鸣凤,象征杰出的人物或才子。
典故解析:
- 晋河山:指历史上晋国的河山,暗指政治状况的变化。
- 阳凤:古代传说中,凤凰是吉祥之物,鸣阳凤象征着优秀的才子或贤良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传庭,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笔和对社会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秋夜不寐 其十九》创作于明代中期,正值士人面临政治腐败与自身理想的困境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开头两句直指气节与文章的两难,表现出士人在政治中面临的困境。接下来的内容则通过对比,描绘了当时英才的竞争与大官们的权力游戏,暗示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尤其是“趋朝霜雪正生寒”一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冷漠与无情,令人感受到一种凛冽的寒意。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理想,表明他虽然身处于困境之中,但依然愿意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愿辜负那一声声鸣叫的阳凤。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状的清醒认识,也有对理想的坚持,体现了传统士人的高尚情操和理想主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节文章世两难”:指在社会中,保持气节与展现才华常常是两难的选择。
- “真宜才子作言官”:真正的才子应该在朝廷中担任言官,发出自己的声音。
- “时英争睹囊中草”:当今英才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
- “大吏犹钦柱后冠”:大官们仍然尊重那些在权力背后的人。
- “按晋河山殊借色”:从历史的角度看,晋国的河山与现实相比有着不同的色彩。
- “趋朝霜雪正生寒”:朝廷中的政治氛围如霜雪般寒冷。
- “共知足副澄清志”:大家都明白,保持清澈的志向是多么重要。
- “不忝鸣阳一凤看”:不辜负那只鸣叫的阳凤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常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霜雪”比喻朝廷的寒冷,形象生动。
- 拟人:将“鸣阳”拟人化,赋予其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知,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心与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气节:象征士人的品德。
- 囊中草:象征才华和潜力。
- 霜雪:象征冷酷的政治环境。
- 鸣凤:象征杰出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言官”指的是?
- A. 负责谏言的人
- B. 军事将领
- C. 商人
-
诗人用“霜雪”比喻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朝廷的冷酷
- C. 季节变化
-
“鸣阳一凤”象征着?
- A. 普通人
- B. 杰出的人才
- C. 动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孙传庭的《秋夜不寐 其十九》都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前者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后者则更具沉郁与思索,展现了不同的个体情感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