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正之海盐州教授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4:32:52

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

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

斧藻一州专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

□□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丘正之海盐州教授二首 其一
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
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
斧藻一州专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
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三十岁之前,丘正之的胡须还未长出,而他在金台上早已声名远扬。法书的笔下如同蛟龙飞舞,句子中藏着锦绣的思绪。他在一州之内专心致志于教学,栖身于枌榆树下的卜舍,离自己的家乡不远。传授道理的工作,不仅仅在于那些忙于考试的学子。

注释:

  • 而立年:指三十岁。
  • :胡须。
  • 金台: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形容他早已声名显赫。
  • 法书:指书法,形容他的书法造诣。
  • 蛟龙:形容书法笔势的飞动与灵动。
  • 句胸中锦绣肠:句子中蕴含着华丽的情感和思想。
  • 斧藻:指精雕细琢的文采,形容他在学术上的精湛。
  • 枌榆卜舍:指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家乡。
  • 讲道相传授:指讲述道理和传授知识。
  • 槐花举子:指那些忙于科举考试的学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回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生于1150年,卒年1225年。他以诗词和书法闻名,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强调情感的真挚与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方回送别丘正之赴海盐州任教授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术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丘正之的赞美,表现了方回对友人的欣赏与祝福。诗中描绘了丘正之的年轻才华和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书法和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诗的开头用“而立年前髭未长”引入,展现了丘正之的年轻气盛,紧接着随即转入对他在文坛的声望的肯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丘正之的潜力与成就,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成长的过程。

诗人用“法书笔下蛟龙”形象地表达了丘正之书法的灵动与力量,书法不仅是技艺的体现,更是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流露。而“句胸中锦绣肠”则突出了丘正之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表达了诗人对他才华的高度赞赏。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丘正之在学术上的努力与奉献,表明了教育的崇高和传道授业的责任,尤其是“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一句,强调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传承知识与思想,而非单纯的功利追求。这反映出方回对教育的深思和对学术的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而立年前髭未长”:在三十岁之前,胡须尚未长出,暗示年轻。
    2. “金台早已擅名场”:指在文坛上已经小有名气。
    3. “法书笔下蛟龙”:书法如同蛟龙般出神入化。
    4. “句胸中锦绣肠”:句子中蕴含着华丽的情感。
    5. “斧藻一州专学校”:在地方上专注于学校教育。
    6. “枌榆卜舍近家乡”:居住在靠近家乡的地方。
    7. “讲道相传授”:教导道理与知识。
    8. “不在槐花举子忙”:强调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功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蛟龙”比喻书法的灵动。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年轻才俊的赞美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学术与教育的真正价值。

意象分析:

  • 胡须:象征成熟与成长。
  • 金台:象征名声与地位。
  • 蛟龙:象征才华与活力。
  • 锦绣:象征美好与华丽的思想。
  • 学校:象征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的使命。
  • 槐花:象征传统科举与功利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而立年”指的是几岁? A. 20岁
    B. 30岁
    C. 40岁

  2. “法书笔下蛟龙”中的“蛟龙”象征什么?
    A. 书法的灵动
    B. 人的野心
    C. 教育的成就

  3. 诗中提到的“槐花举子”指的是?
    A. 忙于科举的学生
    B. 喜欢槐树的学生
    C. 在乡间读书的学生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方回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送友人》在表达友谊与祝福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方回更关注于教育与学术的传承,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方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