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雀黄雀飞相逐,相呼门前啄遗粟。
啄粟饱即休,有人挟帚扫泥待作粥。
白话文翻译:
黄雀在空中飞来飞去,相互追逐着,在门前叫喊着啄食散落的谷物。
啄饱了粮食就停下来,有人拿着扫帚在一旁打扫泥土,准备去做粥。
注释:
- 黄雀:一种常见的小鸟,常被视为灵动、活泼的象征。
- 相逐:互相追逐,形容雀鸟之间的玩耍。
- 啄遗粟:啄食遗落的谷物,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温馨。
- 挟帚:拿着扫帚,表示打扫的动作。
- 待作粥:准备做粥,指代生活中的琐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俱是宋代的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黄雀在空中追逐,门前的谷物散落,形成了一种轻快的氛围。诗中不仅有雀鸟的活泼生动,还有人类的生活琐事,如打扫和做粥。二者相辅相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中的“啄粟饱即休”传递出一种满足与安宁的心态,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简单快乐。整体上,这首诗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仿佛在呼唤读者关注生活中的小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雀黄雀飞相逐”:描绘黄雀在空中飞翔与追逐,表现出雀鸟的灵动与活泼。
- “相呼门前啄遗粟”:雀鸟在门前叫喊,啄食散落的谷物,展现了自然生活的生机。
- “啄粟饱即休”:吃饱后就停下来,体现了一种生活的简朴与满足。
- “有人挟帚扫泥待作粥”:人们在一旁打扫,准备做粥,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忙碌与温馨。
-
修辞手法:
- 拟人:黄雀被赋予了人类的行为特征,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诗的核心主题。
意象分析:
- 黄雀:象征着活力与生机,代表自然的自由。
- 遗粟:象征着丰饶与生活的滋养。
- 帚与泥:象征着人类生活中的劳动与努力,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雀的主要动作是什么?
- A. 飞翔
- B. 啄食
- C. 叫喊
- D. 所有以上
- 答案:D
-
诗中提到的“挟帚”意味着什么?
- A. 玩耍
- B. 打扫
- C. 做饭
- D. 睡觉
- 答案:B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的美
- B. 人类的忙碌
- C. 生活的简单快乐
- D. 动物的习性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程俱的《即事戏作四首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前者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而后者则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幽静与深远。两者在意象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历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