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东峙》
时间: 2025-01-26 00:3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矗矗巍峰染黛烟,
层崖千丈泻飞泉。
晴光海色浮天外,
掩映山容落几前。
古寺晓钟依谷响,
野僧夕照带瓢还。
芙蓉峭削凌空翠,
撑住东方半壁天。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巍峨峰峦笼罩在青烟之中,
千丈的崖壁上飞流直下的泉水如泻的银帘。
晴朗的光芒下,海的颜色在天边浮现,
山的轮廓在几株落叶前隐映。
古老寺庙的晨钟声在山谷中回荡,
野僧在夕阳下提着瓢归来。
芙蓉花似的峭壁在空中绽放翠绿,
撑起了东方半壁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矗矗:高耸的样子。
- 黛烟:青色的烟雾,形容远山的颜色。
- 层崖:指层层叠叠的崖壁。
- 飞泉:奔腾而下的泉水。
- 晴光:晴天的阳光。
- 海色:海水的颜色。
- 掩映:遮掩和映衬。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晓钟:清晨的钟声。
- 野僧:山野中的和尚。
- 芙蓉:荷花,形容山体的娇美。
- 峭削:陡峭削立的样子。
- 凌空:高耸入云。
- 撑住:支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侨,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可能是在诗人游览东峙时的所感所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海东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以“巍峰”、“层崖”、“飞泉”描绘出壮丽的山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赋予了山水以情感,似乎在与自然对话。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有着和谐的美感,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例如,“古寺晓钟”和“野僧夕照”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晨曦中的宁静,后者则反映了夕阳下的归途,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诗中通过“芙蓉峭削凌空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仿佛那巍峨的山峰也盛开着花朵,支撑起整个东方的天空。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矗矗巍峰染黛烟”:高耸的山峰笼罩在青烟之中,展现自然的雄伟。
- “层崖千丈泻飞泉”:千丈的崖壁上泉水奔流而下,描绘出壮观的景象。
- “晴光海色浮天外”:晴朗的日光映衬着海水的颜色,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
- “掩映山容落几前”:山的轮廓在几株落叶前隐隐可见,表现出微妙的自然变化。
- “古寺晓钟依谷响”:古老寺庙的晨钟声在山谷中回荡,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野僧夕照带瓢还”:野僧在夕阳中提着瓢回家,展现了质朴的生活情景。
- “芙蓉峭削凌空翠”:形容高峻的山体如同盛开的芙蓉,生动而美丽。
- “撑住东方半壁天”:这座山峰仿佛支撑着东方的天空,表现出自然的宏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芙蓉峭削”,将山与花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对仗:如“古寺晓钟依谷响,野僧夕照带瓢还”,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巍峰:象征雄伟与崇高。
- 飞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奔放。
- 古寺:象征宁静与历史的沉淀。
- 野僧:象征隐逸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层崖千丈泻飞泉”中的“飞泉”指的是什么?
a) 飞鸟
b) 泉水
c) 风 -
诗中提到的“古寺晓钟”给人传达了怎样的氛围?
a) 喧闹
b) 宁静
c) 忧伤 -
诗人通过“撑住东方半壁天”表达了对自然的怎样的情感?
a) 厌恶
b) 崇敬
c) 无所谓
答案:
- b) 泉水
- b) 宁静
- b) 崇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刘侨与王维的作品都重视自然景观的描绘,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侨则更注重描绘自然的壮阔与个体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侨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