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23 16:54:21

过了花时,垂杨满院飞晴雪。

绿阴如幂,点点东风迹。

午梦初回,却道馀寒积。

茶烟直,湘波帘隙。

暂放斜阳碧。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点绛唇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过了花时,垂杨满院飞晴雪。
绿阴如幂,点点东风迹。
午梦初回,却道馀寒积。
茶烟直,湘波帘隙。
暂放斜阳碧。


白话文翻译:

过了花开的季节,院子里的垂杨树上飘落着细如晴雪的花瓣。
绿荫如同轻纱,微风中留下点点痕迹。
午后的梦刚刚醒来,却感到残余的寒意依然存在。
茶烟袅袅升起,从窗帘的缝隙中透出湘江的波光。
暂时放下斜阳映照下的碧绿风景。


注释:

  • 垂杨:垂柳,形态柔美,常用来象征春天。
  • 飞晴雪:比喻花瓣轻盈飘落,如同晴天的雪花般洁白。
  • 绿阴如幂:绿荫如同轻纱一样覆盖。
  • 东风迹:春风中的痕迹,象征春天的气息。
  • 午梦:午后的梦境,意象悠闲。
  • 馀寒:残余的寒气,暗示季节的交替。
  • 茶烟直:茶烟直上,形象生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湘波:湘江的波浪,暗示江南的美景。
  • 斜阳碧:斜阳下的碧绿,传达着温暖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情感细腻而深邃。

创作背景:

在清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诗人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启发,创作了大量作品以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点绛唇》在春天的气息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李慈铭的《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透过对自然的观察,传达出一种悠闲而又带点惆怅的情感。开篇“过了花时,垂杨满院飞晴雪”,生动地展现出春天花瓣飘落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暗喻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绿阴如幂,点点东风迹”,通过绿荫与微风的描写,增添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午梦初回,却道馀寒积”,在这里,诗人通过梦境与寒气的对比,表达了对季节转换的敏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又感受到生活的无常。最后一句“暂放斜阳碧”,则将视角转向黄昏,展现出斜阳下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思考与遐想的空间。

整首词以细腻、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情感流动,呈现出一种闲适而又带有淡淡忧愁的春日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了花时,垂杨满院飞晴雪。
    过了花开的季节,院子里飘落的花瓣如同晴天的雪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2. 绿阴如幂,点点东风迹。
    绿荫如同轻纱覆盖,微风拂过留下点点痕迹,表达人们在春天感受到的生机。

  3. 午梦初回,却道馀寒积。
    午后的梦刚刚醒来,却感到残余的寒意,隐含着春季的温暖与寒冷交替。

  4. 茶烟直,湘波帘隙。
    茶烟直上,透过窗帘缝隙看见湘江的波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

  5. 暂放斜阳碧。
    暂时放下眼前的美景,斜阳映照下的碧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晴雪”比喻花瓣轻盈飘落。
  • 拟人:通过“东风迹”赋予风以人的痕迹。
  • 对仗:如“茶烟直,湘波帘隙”,形成了美妙的音韵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流逝的时间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渗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春天,生命力的象征。
  • 飞晴雪:花瓣的美丽与短暂,象征时间的流逝。
  • 绿阴: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宁静。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
  • 茶烟:代表日常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 湘波:江南水乡的美景,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了花时”中的“花时”指的是什么? A. 花开的季节
    B. 花落的季节
    C. 花的颜色

  2. 诗中“绿阴如幂”中的“幂”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轻薄的遮盖物
    C. 一种风

  3. “午梦初回”中的“午梦”指的是什么? A. 午后的梦境
    B. 中午的茶
    C. 醒来的时刻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的《菩萨蛮》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描绘了春天与梦境的交织,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 《菩萨蛮》(温庭筠):通过花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风格上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