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
时间: 2025-01-26 05:1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崒嵂荆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兴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兴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鑱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荆南山的崇峻,传说中袁令被葬在山脚下。相传天上赐予他棺材,这个说法令人难以置信。袁令曾经兴建过梁,天应该以福报答他。但即使得到棺材的荣耀,最终也难逃入鬼籍的命运。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盐官和铁官的兴起,都是被记载在简牍之上。我担心古代的官员们,制造了铜山的传说,而后人又在此基础上附加了许多虚妄的故事。政事亟需改正铜官这个称呼,应该在崖壁上刻上大字。相关事宜应当依照王乔玉的法则。
注释:
- 崒嵂:形容山势险峻。
- 袁令:指历史人物袁枚,古代名士。
- 咄咄:形容质疑或驳斥的口吻。
- 鬼录:指死者的名册。
- 珠官、锦官、盐官:古代官职名称,分别指不同地方的官府。
- 铸铜山之足:形容古代官员们的行为像是在制造铜山的传说。
- 王乔玉:历史人物,象征公正的管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字宗元,号容斋,南宋诗人,以词作知名,风格清新婉约,常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袁令的历史传说的挖掘,反映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虚假传说的批判。
诗歌鉴赏:
《铜官山》通过袁令的葬地和传说,探讨了历史与传说的关系以及后世对历史的误解。诗中首先描绘了山的崇峻,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讲述了袁令的故事,质疑流传的说法,表现出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此句点明了人即使曾有荣光,最终也难逃死亡与遗忘的命运,反映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珠官、锦官等地名的提及,展示了诗人对地理和历史的广泛关注,隐含了对官僚体制的讽刺。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推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后世的警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崒嵂荆南山:描绘山的壮丽,暗示历史的厚重。
- 袁令葬其麓:介绍袁令的葬地,引出故事。
- 相传天赐棺:质疑传说的真实性。
- 咄咄诳流俗:表明这种说法的荒谬。
- 令尝成兴梁,天报宜以福:夸赞袁令的功绩,但质疑天的报应。
-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强调即使有荣光,终究难逃厄运。
- 珠官在岭南:提及地名,展示历史的广泛性。
- 吾恐古有司:表达对古代官员的担忧和质疑。
- 后人讹承讹:批评后世对历史的误解与曲解。
- 政须改铜官,大字鑱崖腹:呼吁改正历史的称谓,强调准确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如“铸铜山之足”,形象地表现对历史的伪造。
- 夸张:如“入鬼录”,强调死亡的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袁令历史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虚假传说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官:象征着官职与权力的象征。
- 棺材:象征死亡与生命的终结。
- 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袁令”是谁? A. 诗人
B. 历史人物
C. 虚构角色 -
“赐棺信荣矣”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死亡的不可避免
B. 生命的辉煌
C. 人的无知 -
诗中提到的“珠官”和“锦官”分别在什么地方? A. 北方
B. 西南
C. 东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庐山谣》相比,蒋捷的《铜官山》更关注历史的真实性,而李白则更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