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时间: 2025-01-11 19:5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
作者:蒋捷 〔宋代〕
晴天寥廓。被孤云画出,离愁消索。
玉局弹棋,金钗翦烛,芳思可胜摇落。
镜妆为慵迟晚,笙曲缘愁差错。
倒纤指,从头细数,年时同乐。
寂寞。花院悄,昨夜醉眠,梦也难凭托。
车角生时,马蹄方后,才始断伊漂泊。
闷无半分消遣,春又一番担阁。
倚阑久,奈东风忒冷,红绡单薄。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日子里,天空宽广而空旷,孤云在天边飘浮,似乎将我的离愁一一描绘出来。
在玉制的棋盘上,我和友人下棋,金钗的烛光闪烁,思绪如同棋子般摇摆不定。
镜前的妆容显得慵懒,笙乐的曲调因愁苦而错乱。
我轻轻地用纤指从头细数往年欢乐的时光。
此时却感到无比寂寞,花园里静悄,昨夜的醉梦已难以依托。
车角声响起,马蹄声回荡,才刚刚开始感受到与你的分别。
心中无半分消遣,春天又一次让我心中愁苦。
我倚着栏杆,长久地望着,东风太冷,薄薄的红纱衣衫让我倍感寒意。
注释
- 晴天寥廓:晴朗的天空显得空阔。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愁苦。
- 玉局:象征棋局,表达人际交往和游戏的乐趣。
- 金钗翦烛:金钗与烛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却又带有愁绪的氛围。
- 镜妆为慵迟晚:镜中的妆容显得懒散,暗示心情的沉重和懒惰。
- 车角生时:形容车马的声音,带来时间的流逝和分离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字惟仁,号止庵,南宋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喜迁莺》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对离别、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喜迁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蒋捷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开篇的“晴天寥廓”便是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广阔而空旷的氛围,同时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孤云的意象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孤独,更像是承载着他无尽的离愁。
词中提到的“玉局弹棋”和“金钗翦烛”,则是生活中温暖而富有趣味的瞬间,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也因“芳思可胜摇落”而显得脆弱无常。诗人在欢愉与忧伤之间不断徘徊,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愈发明显。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对往日欢乐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倚阑久,奈东风忒冷,红绡单薄”,不仅描绘了冷冽的东风,也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词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执着,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天寥廓:描绘晴朗的天空,开篇设定意境。
- 被孤云画出,离愁消索:孤云象征心中的愁苦,似乎在描绘离愁的情感。
- 玉局弹棋:在棋局中寻求乐趣,象征社交活动。
- 金钗翦烛:烛光下的温馨,却也有愁苦的暗示。
- 芳思可胜摇落:思绪如同花瓣般容易飘落,暗示情感的脆弱。
- 镜妆为慵迟晚:妆容懒散,表现出疲惫的情绪。
- 笙曲缘愁差错:音乐因愁苦而失去韵律。
- 倒纤指,从头细数,年时同乐:轻轻用指头计数往年快乐的时光。
- 寂寞:直接表达内心的孤独。
- 花院悄,昨夜醉眠,梦也难凭托:花园静悄,昨夜的醉梦已难以信托。
- 车角生时,马蹄方后:车马声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才始断伊漂泊:才开始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 闷无半分消遣:心中无趣,感到无聊。
- 春又一番担阁:春天再次带来愁苦。
- 倚阑久,奈东风忒冷,红绡单薄:长久倚靠栏杆,感觉到东风的寒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孤云比喻诗人的孤独,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情绪与自然景物结合,营造出共鸣的氛围。
- 对仗:词句对称工整,使得表达更为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天:象征心境的开阔与光明。
- 孤云:象征孤独与离愁。
- 玉局:象征社交与生活的趣味。
- 金钗:象征女性的温柔与烛光的柔和。
- 红绡:象征轻薄与脆弱,传达寒冷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喜迁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蒋捷
- D. 苏轼
-
词中提到的“玉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游戏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舞蹈
-
诗中“红绡单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兴奋
- D. 喜悦
答案
- C. 蒋捷
- A. 一种游戏
- B. 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的情感。
- 《相见欢》(李煜):对离别的深切描绘。
诗词对比
- 《喜迁莺》与《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离愁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多的是对时间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喜迁莺》则是直接的情感表达,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蒋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