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

时间: 2025-05-06 10:28:14

事事求全称意难,安贫知足有馀欢。

旨甘未缺常时饱,轻暖虽无可御寒。

閒共儿孙讲书画,任从子妇备杯盘。

老来蔗境真天幸,但愧衰迟日素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境
高梅阁 〔清代〕

事事求全称意难,
安贫知足有馀欢。
旨甘未缺常时饱,
轻暖虽无可御寒。
閒共儿孙讲书画,
任从子妇备杯盘。
老来蔗境真天幸,
但愧衰迟日素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年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满足。诗人认为,追求事事完美是非常困难的,而安于贫穷、知足常乐则能带来更多的欢乐。虽然饮食并不奢华,但常常能够吃饱;虽然没有温暖的衣物来抵御寒冷,但生活依然自在。闲暇时与儿孙一起谈论书画,任由儿媳准备餐饮,生活显得悠然自得。老年生活的境遇实在是天大的幸福,但诗人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年纪渐长,无法享受丰盛的美食。

注释

  • 事事求全:追求事事完美,意指对生活的要求过高。
  • 安贫知足:安于贫穷、知足常乐。
  • 旨甘:美味甘甜的食物。
  • 轻暖:轻薄的衣物,无法御寒。
  • 蔗境:指甘蔗的境地,这里引申为甜蜜、幸福的生活境况。
  • 素餐:简单的饮食,通常指素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梅阁,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作为清代的文人,他的创作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老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意识到简单生活的快乐,以及与家人相处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体衰老的无奈与惭愧,展现了一个老年人的真实情感。

诗歌鉴赏

《老境》通过简单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足与快乐。诗的开头两句“事事求全称意难,安贫知足有馀欢”,表明了对追求完美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知足常乐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尽管生活条件不优越,但内心的满足感却是丰富的。

接下来的几句“旨甘未缺常时饱,轻暖虽无可御寒”,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实在。虽然饮食不奢华,衣物也无法抵御寒冷,但诗人却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幸福。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知足常乐”的哲学思想。

最后几句“老来蔗境真天幸,但愧衰迟日素餐”,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深刻反思。尽管他觉得自己生活幸福,但却因身体的衰老而感到愧疚,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首诗更为动人。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家庭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事事求全称意难:追求事事完美实在是困难的。
  2. 安贫知足有馀欢:安于贫困、知足常乐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3. 旨甘未缺常时饱:美味食物并不缺少,常常能吃饱。
  4. 轻暖虽无可御寒:虽然没有温暖的衣物来抵御寒冷。
  5. 閒共儿孙讲书画:闲暇时与儿孙一起谈论书法和绘画。
  6. 任从子妇备杯盘:任由儿媳准备餐饮。
  7. 老来蔗境真天幸:老年生活的境遇真是幸福。
  8. 但愧衰迟日素餐:但感到惭愧,因为年纪渐长,饮食简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事事求全”和“安贫知足”的不同态度,强调知足的重要性。
  • 比喻:用“蔗境”比喻幸福的生活状态,形象而生动。
  • 排比:诗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诗人通过对生活平淡而真实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家庭和睦和生活简单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画:象征文化与艺术,代表着诗人内心的修养与追求。
  • 儿孙:代表家庭的延续与温暖,体现了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 素餐:象征简单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贫知足”是强调什么? A. 追求财富
    B. 知足常乐
    C. 志向远大
    答案:B

  2. 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态度是? A. 充满抱怨
    B. 感到幸福
    C. 感到孤独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蔗境”指什么? A. 苦涩的生活
    B. 幸福的生活境遇
    C. 贫穷的生活
    答案:B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登高》:关于人生的感慨,体现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为对《老境》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