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钟惊独起,豁眼上高楼。
海日披云幔,青天解月钩。
露浓花欲睡,树晓鸟慵留。
静躁皆由性,多殊莫共谋。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钟声惊醒了我,我独自一人起身,眼前豁然开朗,站在高楼之上。海上的日光透过云层洒下,天空中的明月似乎被轻轻卸下。露水浓重,花儿似乎想要沉沉入睡,树上的鸟儿也懒洋洋地不愿离去。静与躁都是由人的性情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相互谋合。
注释:
字词注释:
- 晨钟:早晨的钟声,通常指寺庙或钟楼的钟声,象征清晨的开始。
- 豁眼:形容视野开阔,心境明朗。
- 海日:指海面上的太阳。
- 披云幔:如同披上云层的帷幕,形象地描绘出日光照射的情景。
- 解月钩:指月亮如钩子般挂在天边,被晨光解开。
- 露浓:露水浓厚,给人一种清晨的清新感。
- 慵留:懒散不愿离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特别的历史典故,但“晨钟”和“海日”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表现出早晨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梅阁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自然的描写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擅长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某个清晨的独处时光,面对自然,感悟人生的哲理。在清代,诗人往往以自然为寄托,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领悟。
诗歌鉴赏:
《晓望》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通过晨钟的声响、日月的交替、花木的静谧,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晨钟惊独起”便引人入胜,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晨的氛围中,钟声的响起仿佛在提醒人们新的一天的开始。
接着,诗人用“海日披云幔,青天解月钩”两句,运用了比喻与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晨光的温暖和美丽。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氛围。
“露浓花欲睡,树晓鸟慵留”两句则反映出自然的另一面,花儿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沉睡,鸟儿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慵懒,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的“静躁皆由性,多殊莫共谋”,则是对人性深刻的观察,指出了内心的静与躁是由自身性情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调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性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晨钟惊独起:晨钟声响起,惊动了独自一人的我,暗示清晨的宁静与孤独。
- 豁眼上高楼:站在高处,视野开阔,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明朗与开阔。
- 海日披云幔:海上的日光透过云层洒下,形成美丽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希望。
- 青天解月钩:天空中的月亮宛如钩子般悬挂,被朝阳的光辉所解开,象征着夜与日的交替。
- 露浓花欲睡:浓厚的露水让花儿显得沉沉欲睡,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 树晓鸟慵留:树上的鸟儿因晨光而显得懒惰,传达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静躁皆由性:内心的平静与躁动皆由性情所决定,反映了人生哲理。
- 多殊莫共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难以调和,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日披云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出时的情景。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类的情感,如“鸟慵留”,使景象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个体的性情决定了生活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传达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钟: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海日:传达出自然的壮美,象征希望与光明。
- 露水: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滋润,暗示自然的循环与重生。
- 鸟儿:代表自由与生命的活力,体现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晨钟惊独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 “海日披云幔”中的“云幔”是指什么? A. 云层 B. 帷幕 C. 太阳
- 诗的最后一句“多殊莫共谋”强调了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 生活的美好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早晨的景象,但侧重于壮丽的自然与个人的豪情,传达出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感。
- 王维的《鹿柴》则注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和谐,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