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发韶州子箴嘱予早日还都明岁仍应礼部试感其意厚自悔蹉跎因叠前韵以谢》
时间: 2025-01-25 23:1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发韶州子箴嘱予早日还都明岁仍应礼部试感其意厚自悔蹉跎因叠前韵以谢
我生随缘穷水陆,十年六度践场屋。
焦尾徒伤在爨桐,不材敢望千霄竹。
一官滥厕中书省,东涂西抹难免俗。
晴阊寥廓鸿鹄翔,倦羽不乔入幽谷。
到家未久强出游,离愁满载南浦舳。
妻孥怪骂行不归,身如逋户逃捉扑。
我行初见菊花黄,我归将及菖蒲绿。
自叹命宫坐磨蝎,幼婴忧闵悲风木。
寒儒菹饭难主张,客舍黄粱今又熟。
四十不作黑头公,三刀枉说益州牧。
穷愁郁郁是东野,进退皇皇怜孝叔。
蓬山楼阁望逶迤,多少神仙美冠玉。
齿摇发落渐衰零,嘲诮任人羞报复。
争名仅得豹留皮,养拙尤防蛇画足。
几辈炎隆遭绝灭,惟有翰林擅清福。
同年诸子鳌顶行,下界峰峦皆俯伏。
感君厚意起褰裳,席帽未离惭我独。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随缘而行,经历了水陆的艰辛,十年间六次走入考场。焦尾琴声只是徒伤我的心,不敢奢望能飞上千尺的竹子。一职无用身陷中书省,东涂西抹难免世俗。晴空辽阔如鸿鹄高飞,疲惫的羽毛难以高翱入幽谷。回到家未久便强行出游,心中的离愁满载南浦的船。妻子和孩子们怪我不归,身如逃亡的户口被追捕。我在外初见菊花黄,归时却将近菖蒲绿。自叹命运如同磨蝎,幼儿对我忧虑悲伤。寒儒的饭菜难以主持,客舍的黄粱美梦又熟。四十岁时不再是黑头公,三刀无用地说起益州牧。愁苦在东野郁郁而生,进退两难令人怜惜。望着蓬山楼阁的逶迤,多少神仙美丽的冠冕。牙齿摇动,白发渐生,嘲弄任人羞辱报复。争名只得豹的皮毛,养拙更要防蛇画足。几代炎隆遭受绝灭,唯有翰林享有清福。同年诸子共登鳌顶,下界的峰峦皆俯伏。感激你的厚意我起身,席帽未离让我感到惭愧。
注释
- 焦尾: 指一种古琴,常用来比喻音乐或哀伤的情感。
- 千霄竹: 比喻高远的理想。
- 中书省: 清代的一个官职,象征着官场的平庸与庸碌。
- 菊花、菖蒲: 代表着秋天的花卉,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归期的临近。
- 磨蝎: 比喻命运的压迫。
- 黄粱: 指一种美梦,源自“黄粱美梦”这个成语,暗示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人镜,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诗作多反映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面临科举考试的前夕,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我生随缘穷水陆”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顺应与反思。接着,诗人通过“焦尾徒伤在爨桐”的比喻,表达了对自身才华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无奈。中间部分描绘了诗人离家后的各种情感纠葛,尤其是“妻孥怪骂行不归”,让人感受到家庭的牵挂与责任。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神仙美景的描绘,反衬出诗人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尤其是“争名仅得豹留皮”一句,深刻揭示了名利场的虚无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未来的渴望,既有对生活的沉思,也有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随缘穷水陆: 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顺应,经历了人生的诸多艰辛。
- 十年六度践场屋: 反映了作者在科举路上的多次尝试与努力。
- 焦尾徒伤在爨桐: 用焦尾琴的哀伤来形象化自己的失落感。
- 一官滥厕中书省: 讽刺自己身陷官场的无能与困境。
- 晴阊寥廓鸿鹄翔: 描绘理想的广阔与追求的高远。
- 离愁满载南浦舳: 表示归家路上的离愁别绪。
- 齿摇发落渐衰零: 以身体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焦尾”比喻内心的哀伤,“千霄竹”比喻理想的高远。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东涂西抹”与“晴阊寥廓”。
- 意象: 通过“菊花”、“菖蒲”等意象,表现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表现了对家庭的牵挂与对事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焦尾: 代表音乐与情感的悲伤。
- 菊花: 象征秋天与时光的流逝。
- 黄粱: 代表人生的美梦与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焦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欣喜
C. 愤怒 -
“争名仅得豹留皮”中的“豹”象征着什么? A. 荣誉
B. 虚名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菊花”代表了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江人镜的《将发韶州子箴嘱予早日还都》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思考,但江人镜更侧重于个人命运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宁静之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