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 咏雁。次吉林德巽斋太史韵》
时间: 2025-01-27 04:5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朝欢 咏雁》
作者: 王贞仪
水落平沙潮下渚。瑟瑟芦花飞白雨。江南秋好恰长征,塞天霜冷携新侣。渐逵联素羽。榆关朝发看无数。下江皋,斜斜整整,烟月满湘浦。落日况当人逆旅。草帛书成思寄语。听到凄声不忍闻,谁家夜静调冰柱。天涯悲岁暮。故乡望断云迷树。叹嗷嗷,留心缯缴,空为稻粱苦。
白话文翻译
水退潮落,沙滩显露,芦苇摇曳如白雨般飞舞。江南的秋天正好,如同漫长的征程;边塞的天空霜冷,带着新伴侣归来。渐渐地,白羽的雁群飞来。早晨从榆关出发,目之所及无数的雁群。下到江边,斜斜整整,烟雾和明月映满了湘浦。落日的余晖,正值旅人逆行。草帛书写成思念的寄语。听到凄厉的鸣叫,不忍心再听,谁家夜静,调弄冰冷的柱子。天涯悲伤岁暮,故乡的方向已被云迷住树梢。叹息声声,留意心中的苦,空为稻米与粮食而烦恼。
注释
- 水落平沙:水退去,沙滩显露。
- 瑟瑟:形容芦花摇曳的声音。
- 长征:指漫长的旅程。
- 塞天霜冷:边塞的天空寒冷,暗示北方的冷酷。
- 榆关:古时的关口,指榆林关,此处象征出征的地方。
- 逆旅:指旅途中所遇到的艰辛与困苦。
- 草帛书成:指用草纸或帛书写成的信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仪,清代诗人,生活于明末清初,著作有《王贞仪诗集》。其诗风细腻,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的一个秋日,王贞仪在游历过程中,被归雁的情景所触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归朝欢 咏雁》通过描绘归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水落平沙潮下渚”一句,从自然景象入手,设定了一个幽美的背景,随之而来的是“瑟瑟芦花飞白雨”,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秋天的凉意与孤独。
“江南秋好恰长征,塞天霜冷携新侣”,诗人在描写秋天的美好时,暗示了长途旅行的艰辛与不易。对于“渐逵联素羽”的描写,展现了归雁成群飞来的壮观场景,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感。
而“草帛书成思寄语”,则点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写信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文字中,体现了人们在异乡对故乡的深切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眷恋,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落平沙潮下渚:描写落潮后,沙滩显露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瑟瑟芦花飞白雨:芦花在风中摇曳,声音如同细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意。
- 江南秋好恰长征:江南的秋天美好,但漫长的旅程却带来离愁。
- 塞天霜冷携新侣:北方的寒霜,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新伴侣的陪伴。
- 渐逵联素羽:归来的雁群,象征着希望与团聚。
- 榆关朝发看无数:从榆关出发,可以看到无数的归雁,象征着团体的归属感。
- 下江皋,斜斜整整,烟月满湘浦:描绘了江边的美丽景色,表现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瑟瑟芦花飞白雨”,形象生动。
- 拟人:将芦花与雨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显示了诗人的修辞功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归属与团聚,表现思乡之情。
- 芦花:代表秋天的来临,带有凄凉的色彩。
- 江南:象征着温暖与美好,反衬出离愁的苦涩。
- 草帛书:信件的意象,表达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榆关”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古代的关口
- C. 一种诗体
答案:B
-
“瑟瑟芦花飞白雨”中,“瑟瑟”用来形容什么?
- A. 雨声
- B. 风声
- C. 雁声
答案:B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by 陆游
- 《江畔独步寻花》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贞仪的《归朝欢 咏雁》 vs.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王贞仪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归雁的描写,杜甫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贞仪研究》
- 《古代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