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时间: 2025-01-24 08:40:18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枝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白话文翻译:

在巫峡烟雨朦胧的时节,
清脆的猿啼声响彻最高的树枝。
心中忧愁的人自会感到悲伤,
其实并不是因为这猿声的悲切。

注释:

  • 巫峡:位于长江上游,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苍苍:形容青色或灰色,常用来描绘山水的烟雨朦胧之景。
  • 清猿:指的是清脆的猿声,猿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孤独与思乡。
  • 个里:这里的“个里”指的是“心中”。
  • 自断:自我割断,形容心中的痛苦。

典故解析:

“巫峡”在历史上以其险峻和神秘著称,古人常以此为背景描绘离愁。诗中提到的猿声,常被视为一种孤独和哀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号子厚,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以其诗风清新、关注民生而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刘禹锡贬谪期间,他在自然景观中体悟人生哲理,表达内心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竹枝》以巫峡的烟雨景象为背景,通过清猿的啼声引发诗人对人生苦闷的反思。第一句描绘了巫峡的朦胧景致,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第二句则通过猿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诗人以“个里愁人肠自断”点明了内心的痛苦,似乎在说即使没有猿声,心中仍旧有愁苦在游荡。最后一句则是对前面情感的总结,表达了即使有猿声的悲切,真正的悲伤却源于内心的孤独。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与情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巫峡苍苍烟雨时”:描绘了巫峡在阴雨天气下的苍茫景象,营造了情绪的基调。
    • “清猿啼在最高枝”:猿声清脆,传达出孤独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个里愁人肠自断”:直接表达了愁苦,使用了“自断”强调了内心的痛苦。
    • “由来不是此声悲”:最后一句总结,强调了悲伤的真正来源并非猿声。
  • 修辞手法

    • 比喻:猿声作为孤独的象征,传达了深层的情感。
    • 拟人:通过“猿啼”赋予猿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孤独、愁苦的情感,探讨了内心的孤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巫峡:象征着神秘与风景的美丽,亦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烟雨:代表着朦胧和忧伤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 清猿:象征孤独与思念,猿声在此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内心情感的反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巫峡苍苍烟雨时”中的“苍苍”指的是: A. 明亮的
    B. 朦胧的
    C. 清晰的
    D. 漫长的

  2. 诗中“清猿啼”所传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竹枝》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均表现了对人生孤独与忧愁的思考,但刘禹锡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和人物的描绘来揭示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