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华文出守当涂同僚饯别分韵得立字》
时间: 2025-02-04 15:2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华文出守当涂同僚饯别分韵得立字 王炎 〔宋代〕
今代陈仲弓,人门两鸡及。 长离五色羽,览辉早翔集。 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 自请牧一州,小民要安辑。 维时春将半,桃李露华湿。 慈颜御轻轩,采服随坐立。 行行即下车,啸诺解苛急。 凝香宴宾从,仁气散皋隰。 政恐席未暖,追锋已催入。 涂辙可通行,青云如陟级。
白话文翻译:
当今的陈仲弓,入门时带着两只鸡。 他像长离鸟一样拥有五色羽毛,早早地展翅高飞。 尽管功名如鼎般重,他却不急于求成。 自愿请求管理一个州,希望小民能够安定。 此时春天已过半,桃李花沾满露水。 他慈祥地驾驭轻车,穿着官服站立。 行走间即将下车,高声应答解决急事。 在香气四溢的宴会上招待宾客,仁爱之气遍布田野。 担心席位未暖,追兵已催促他返回。 道路可以通行,青云直上如同登梯。
注释:
字词注释:
- 陈仲弓:指陈寔,东汉时期的名士,此处借指陈华文。
- 长离: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陈华文的才华。
- 汲汲:急切的样子。
- 安辑:安定,安抚。
- 慈颜:慈祥的面容。
- 轻轩:轻便的车。
- 采服:官服。
- 啸诺:高声应答。
- 凝香:香气凝聚,指宴会。
- 皋隰:低湿的田地,泛指田野。
- 追锋:追兵,指朝廷的召唤。
- 涂辙:道路。
- 青云:比喻高位。
典故解析:
- 陈仲弓:陈寔,字仲弓,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德行著称,此处借指陈华文,表达对其品德和才能的赞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时政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为送别陈华文出任当涂(今安徽当涂)守臣而作,同僚们为之饯行,分韵赋诗,王炎分得“立”字韵。诗中表达了对陈华文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华文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诗中“长离五色羽,览辉早翔集”一句,用神鸟长离的五色羽毛比喻陈华文的才华,形象生动。而“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则表现了他不急功近利,愿意为小民安定而自请管理一州的高尚情操。诗的结尾“涂辙可通行,青云如陟级”寓意陈华文前途光明,能够顺利升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代陈仲弓,人门两鸡及。”:以陈寔(陈仲弓)比喻陈华文,表达对其品德和才能的赞誉。
- “长离五色羽,览辉早翔集。”:用神鸟长离的五色羽毛比喻陈华文的才华,形象生动。
- “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表现他不急功近利,愿意为小民安定而自请管理一州的高尚情操。
- “自请牧一州,小民要安辑。”:自愿请求管理一个州,希望小民能够安定。
- “维时春将半,桃李露华湿。”:描绘春天的景象,增添诗意。
- “慈颜御轻轩,采服随坐立。”:慈祥地驾驭轻车,穿着官服站立,展现其慈祥和威严。
- “行行即下车,啸诺解苛急。”:高声应答解决急事,表现其果断和能力。
- “凝香宴宾从,仁气散皋隰。”:在香气四溢的宴会上招待宾客,仁爱之气遍布田野。
- “政恐席未暖,追锋已催入。”:担心席位未暖,追兵已催促他返回,暗示其受到朝廷重视。
- “涂辙可通行,青云如陟级。”:道路可以通行,青云直上如同登梯,寓意其前途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离五色羽”比喻陈华文的才华。
- 拟人:如“慈颜御轻轩”将陈华文的形象拟人化。
- 对仗:如“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陈华文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祝愿。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陈华文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同时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离:神鸟,比喻陈华文的才华。
- 五色羽:五色羽毛,象征才华和美好。
- 桃李:春天的象征,增添诗意。
- 凝香:宴会的香气,象征盛情和美好。
- 青云:比喻高位,象征光明的前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离五色羽”比喻的是什么? A. 陈华文的才华 B. 陈华文的品德 C. 陈华文的官职 D. 陈华文的外貌
-
“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表达了陈华文的什么态度? A. 急功近利 B. 不急功近利 C. 对功名的厌恶 D. 对功名的漠视
-
诗的结尾“涂辙可通行,青云如陟级”寓意什么? A. 陈华文前途光明 B. 陈华文前途坎坷 C. 陈华文前途未卜 D. 陈华文前途黯淡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陈秀才彤》: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王炎的《送陈华文出守当涂同僚饯别分韵得立字》与王安石的《送陈秀才彤》: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炎的诗更注重对友人品德和才能的赞美,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炎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