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二首》

时间: 2025-04-28 01:39:50

绣帘无力护东风,烛影何曾正当红。

兽炭貂裘犹道冷,梅花不易玉霜中。

意思解释

夜坐二首

原文展示:

绣帘无力护东风,
烛影何曾正当红。
兽炭貂裘犹道冷,
梅花不易玉霜中。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在夜晚静坐的情景,绣制的帘子无力抵挡东风的寒意,烛光的影子从未照得那么明亮。即使有兽炭和貂裘的御寒,依然感到寒冷,而梅花在寒霜中也显得不易绽放。

注释:

  • 绣帘:指用绣花的帘子,形容华丽,但在寒风中无能为力。
  • :这里指抵挡或保护。
  • 东风:春天的风,通常带来温暖,但在这里是指寒冷的东风。
  • 烛影:烛光投射的影子。
  • 兽炭:用兽脂制成的炭火,通常用来取暖。
  • 貂裘:指用貂皮做的外衣,象征奢华与保暖。
  • 梅花: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坚韧与高洁。
  • 玉霜:玉一般的霜,形容寒冷的天气。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与冬季的艰难环境相联系。《梅花易数》一书中,梅花被用来象征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品格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夜深人静之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春暖花开的渴望。通过对比寒冷的环境与梅花的坚韧,表现了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坐时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第一句“绣帘无力护东风”通过“绣帘”与“东风”的对比,展现了外界环境的严酷,虽然有华丽的装饰,但在面对自然的力量时显得脆弱无力。第二句“烛影何曾正当红”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黯淡,烛光虽在,却无法照亮内心的孤寂。后两句则通过“兽炭”和“貂裘”显示了即使身处奢华之中,依然无法抵挡内心的冷清,而“梅花不易玉霜中”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暗喻在寒冷环境中依然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绣帘虽美,但无法抵挡寒风,表现了环境的残酷。
  • 第二句:烛光微弱,夜晚显得更加孤寂。
  • 第三句:即使有温暖的兽炭和奢华的貂裘,内心的寒冷依旧。
  • 第四句:梅花在霜寒中挣扎,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绣帘”与“东风”作对比,暗示外表与内心的差异。
  • 拟人:烛影“正当红”似乎具有人性,强调孤独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与坚韧展开,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希望与坚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不屈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帘:象征华丽与脆弱。
  • 烛影:代表孤独与暗淡。
  • 兽炭:温暖的象征,但却无力抵挡寒冷。
  • 梅花:坚韧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绣帘无力护东风”中的“护”是什么意思? A. 保护
    B. 阻挡
    C. 装饰
    D. 隐藏

  2. 诗中提到的“兽炭”主要用途是什么? A. 煮食
    B. 取暖
    C. 照明
    D. 装饰

  3. “梅花不易玉霜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坚韧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杨万里的《夜坐二首》更侧重于对环境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而李清照则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